利字當頭:的士牌政治經濟學 - 利世民

利字當頭:的士牌政治經濟學 - 利世民

除非是有份參與在行業當中,很少人留意的士牌價走勢。畢竟這個資產類別,流動性不高,價格的指標作用不大。前天在《紐約時報》見到一篇報道,指紐約市的士牌由2013年6月的高位105萬美元,一年半內下跌了大概兩成至84萬美元。報道聚焦在新興的Uber如何摧毀的士業的壟斷,卻隻字不提資產價格萎縮的可能性。
好奇心驅使下,我也查看香港市區的士牌的交易記錄。原來香港市區的士牌的歷史高位766萬元,也是在2013年6月出現,之後市區的士牌價格迅速回落到大概680萬元。過去一年多以,香港市區的士牌價格慢慢回落,到最近成交的平均價約660萬元。
事實上,18,000多個的士牌,乘以660萬元,香港所有的士牌加起來,總值接近1,188億港元,是18.5間載通(062)的規模。其實之前這裏也有提出過,政府要理順香港的士牌的發牌機制,其中一個可能性,就是將發牌權益注入新成立之「的士發牌公司」,然後透過向現在的士牌持有人,發行的士發牌公司的權益,以交換手上的士牌。更進步的方法,可以成立多過一間「的士發牌公司」,並容許「的士發牌公司」自訂發牌條件,例如收費等,從而鼓勵不同形式的競爭出現。
的士牌價格走勢要是出於簡單的供求互動,又或者微觀經濟因素如新競爭者加入等,那怕是過程中會令某些人的利益受損,但這種破壞性創造我相信最終都會帶來正面的意義。可是,價格走勢背後假如只是因為貨幣政策的轉變而出現,這種所謂的宏觀轉變,不會有任何創造力,但只會令財富再轉移。話說,投機者持有的士牌,就是因為知道數目不會增加,香港如是,紐約市亦如是。
最弔詭是明明增發的士牌可以增長市政府收入,偏偏在政治壓力下卻不可能發生。相反,濫發鈔票令無產階級生活更困難,各國政府卻樂此不疲。假如問我政治向那一方偏袒,我肯定是有資產的一方,無論甚麼政制亦如是;因此,政府越大,窮人越難上流,政府越受制,社會流動性才有機會釋放。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