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虎媽貓爸」用作形容時下香港嚴母慈父的現象,一項大型調查指青少年覺得母親管教較父親嚴格,而受訪者對心理健康方面表現滿意,生活滿意度及青少年正面發展評分方面在6分滿分中有近5分,無望感只不足3分。
明愛學校社會工作服務與理大合作,在9至11月訪問2,007名12至16歲中學生,以問卷形式進行「香港青少年發展和家庭狀況」調查,由學生自己評分。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有三大指標(滿分為6分),分別是無望感(2.87分)、生活滿意度(4.96分)及青少年正面發展(4.45分),反映青少年滿意生活。
母親規範心理行為
調查並發現,香港父親比母親較關懷子女,母親則比父親嚴厲,出現「虎媽貓爸」情況,和以往嚴父慈母傳統形象不同,研究也指父親多用傳統中國價值觀「教仔」,母親則會規範心理和行為。
黃太兩名兒子是喇沙書院畢業生,現已升讀大學,過去幾年她參加明愛駐校社工舉辦的品格優勢家長小組以了解兒子。黃太指20多年前結婚後和丈夫有共識,管教由她負責,因為覺得丈夫賺錢辛苦,不想他回家後還為管教兒子而操心。梁太否認自己是虎媽,她在校內曾經接受正向心理學訓練,和較活躍的次子一同做品格問卷,了解他的強弱項,改善雙方溝通。
談到雨傘運動,黃太說,雖然家中兩代人有不同看法,但她願意聽兒子的想法;他們現時在加拿大及英國交流,其間參加撐佔領示威,兒子主動報平安,令父母放心。她認為政府應和學生溝通,「個個都嘭埋門,冇得傾,都解決唔到問題」,兩子即將返港,她曾到三個佔領區了解,不會只信電視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