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蘋果股價周一在60秒內急挫逾3%,瞬間蒸發逾1,000億港元,成交亦同時急增至達670萬股。該股當日收市仍跌3.2%。有分析估計高頻交易程式是今次「閃電崩盤」的元兇。除了蘋果外,同日約有300隻股份成交亦突然急增,當中包括阿里巴巴及標指ETF等市場焦點股份。
據湯森路透數據顯示,蘋果股份的沽盤在當地時間上午9時51分(即開市後21分鐘)突然增多,一分鐘內成交逾670萬股。在該分鐘內蘋果跌幅超過3%,為至少三個月來最大單一分鐘跌幅,股價一度低見111.27美元,跌6.4%,當時市值縮水逾400億美元,最終收跌3.2%,至115.07美元,市值亦蒸發逾226億美元。
該股全日合計成交量更超過8,500萬股,遠多於過去三個月平均5,860萬股。昨日開市前,蘋果場外股價略升0.6%,報115.75美元。
300隻股份同時異動
其他個股亦出現類似急跌,多隻科技巨頭普遍捱沽,但跌幅未如蘋果般大,阿里巴巴當日亦在一分鐘內跌1.4%,有追蹤標普500指數的上市交易基金(ETF)其時亦有近150萬股易手。Twitter、facebook及Google等亦跌1.6%至5%。
目前,市場對蘋果股價暴跌的原因尚未清楚,但交易員指機構對大批股票使用了自動沽盤是罪魁禍首。高頻交易公司HFT Alert創辦人Steve Hammer表示,約300隻股票在當日早上價格跳動突加快,是機構開啟自動沽盤的現象。他指出,若看到這種價格波動,明顯就是高頻交易在推動股價。
以往每逢出現成交急增及股價大幅波動情況,市場通常會歸咎於高頻交易。高頻交易一直被人詬病,指其發出的大量交易報價會拖慢報價活動,但在股價下跌時卻無法成交,因此影響到股票交易。
市場人士指,這現象被稱為流動性消失,但其實這種流動性從未真正存在過。這手法在現時股市很常見。但亦有維護高頻交易的人士指,因股價急跌就直接歸咎於高頻交易是不合理。
由於在當日開市前,有大摩分析師發報告將其投資組合中蘋果股票比重由4%降至3%,可能亦是急跌理由,但有交易商指蘋果股價跌得太急,不僅是因為報告影響。另外,市場止賺盤湧現及感恩節銷售較弱等,亦可能是今次跌市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