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雙學包圍政總策略失敗,令場內士氣大為下降,運動雖未潰散,但明顯地展現到實力不足的一面。行動士氣不像十月初那般高昂,而警方士氣亦處於兩個多月來的高點,政府亦暫時無所顧忌,故此升級的時機已經過去。學民在現階段發起絕食,似乎亦難以將整場運動重新升溫,重回十月初的時候。
絕食這種抗爭方式,透過絕食者的自我犧牲,向公眾和政府製造道德壓力,爭取公眾的支持,最後透過民意和升級抗爭等方式對政府造成實質的壓力,迫使政府作出回應和相應讓步。然而絕食是一種運動上升時期較為見效的抗爭方法,談的是時機、參與者和民氣,如在年初的一場由泛民主派發起的絕食爭普選,當時有政黨成員絕食超過一星期,但社會未對此有任何正面回應,最後無疾而終;在雨傘運動中有位前政府工程師莫紹文絕食了四十天,引來的迴響相比雙學三子的行動也是較細,可見絕食發生也不代表會能收回相應的成效。現時雨傘運動的氣勢正是慢慢的衰落,學民現時絕食對政府的壓力和民意的支持未必有太大的功效,頂盡在爭取民主的同儕間製造道德壓力,如再次重申辭職公投的重要,令何俊仁需再次思考辭職公投的必要性。
然而,在現時民主派的氣氛看來,泛民要求雙學放棄升級,預視到他們不排除減少在佔領運動的參與度,民主派對絕食作正面回應已經甚低,再加上佔中三子今天自首,只會加劇公眾對雙學(即使學聯沒有參與絕食)的不滿,雙學被要求退場的呼聲亦會越來越高。學民絕食最後不能改變建制泛民的決定,被迫草草收場,運動士氣潰散離場,這是最壞的結果。誰都不願看到這結果出現,但我們亦需要對絕食功敗垂成應有心理準備,才可思考出如何推進下一波運動走向。泛民、三子也需要認真思考將來如何在這場公民運動上有甚麼角色,退場當然可以收復一定的民意,但以為退場就可以保回議席,解決一切問題,又未免過於樂觀,這樣草草退場隨時會永久破壞泛民主派在公民社會的角色,甚至影響到議席數量這些實際問題。
泛民欠缺承擔,佔中自首退場,警方武力加劇,政府坐視不理,建制落井下石,市民支持回落,均令雙學陷於兩難局面。雙學若要退場,則會受到激進一翼的質疑,再難拾起運動現時擁有的類領導角色;若要升級,則沒有實力和民意支持升級的行動;若要維持原狀,則令運動繼續膠着,受到溫和激進兩派夾攻,獨力難支,可謂是處於進退不得的泥沼中。前晚學民開始絕食,正要為運動打開第四種選擇,但觀乎網上的評論而言,他們均對學民的絕食不太理解,甚至批評這種做法不智,難以推展運動延續下去;另一邊廂的朋友即使質疑,也是希望繼續支持他們的行動。絕食引起兩極的反應當然是估計之內,但學民亦需要進一步考慮在絕食後如何走下去。
當各方苦無良策,而學民率先絕食帶領運動,企圖令運動走出困局固然是勇氣可嘉。然而,現時實在難以預視絕食能否帶來任何效果,我們只能為絕食者祈禱求平安,另一邊則需要深思良策,令運動可以打破僵局,贏取更多香港人的同意和支持。承認策略失敗不是如想像中般可怕,但承認失敗就需要回答一個問題:運動如何走才可獲得勝利?
莫鍶軒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