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股連續兩日逾千億元成交,可謂丁財兩旺,但翻查資料,截至上月底今年共出現四次千億元成交的盛況,卻成為短期見頂先兆,提防今次又重演「千億成交魔咒」。
之前三次均見頂回落
今年首次出現千億元成交是4月10日,即滬港通正式公佈出台之時,不過,當日恒指高見23224點後,其後跌足近一個月,至5月7日,見21680點始見底回升,其間恒指累跌1,544點(6.6%)。
第二次千億元成交在7月30日出現,當日恒指高見24912點,7個交易日後跌至24190點見頂,累跌722點,跌幅近3%。第三次則在9月3日出現,當日恒指更創金融海嘯後新高,翌日恒指見25362點後便見頂回落,其後跌足一個月,在10月3日,恒指低見22565點始見底,期間恒指累積下跌2,797點(11%)。
交易員解釋,今年出現千億元成交日前,大市往往已累升一段時間及升幅,如4月見頂時,恒指自3月低位已累升2,087點(9.9%);7月見頂時,恒指已由5月累升2,980點(13.7%);9月見頂時,恒指已由8月累升1,172點(4.8%),但當好消息出現便成為出貨之時,令成交大增。
由10月3日低位計起,至上月底內地宣佈減息之後,大市已累升1,663點(7.4%),過去兩日大成交,不排除是趁減息消息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