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滬港通問題多

金融界:滬港通問題多

【本報訊】亞洲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ASIFMA)聯同湯森路透發表關於滬港通的白皮書,指出投資者仍面對政策挑戰。
對於現時額度用量均使市場失望,ASIFMA行政總裁Mark Austen指,投資者學習需時,而首天交投是否熱烈「不太重要」。

需預先交付證券

ASIFMA及湯森路透指白皮書具代表性,反映業界意見。白皮書羅列滬港通有待解決的問題,包括額度限制、外資不得持有逾10%單一股份股權等。Mark Austen特別提及內地的預先交付證券(Pre-delivery)制度,即交易前戶口必須有相關股票存貨,與國際投資慣例相反,外地投資組合經理需時適應。
受益擁有權(Beneficial ownership)在中國的執行權利問題亦未明朗,現時A股的受益擁有權由香港證券登記以代名人賬戶持有,在現有中國法規下,並無白紙黑字的機制如何辨認或確定A股最終持有人的身份。
ASIFMA曾去信證監會建議給予較長預備時間,11月11日宣佈開通後Mark Austen接受本報訪問,已預期時間倉卒對首日交投有影響。17日開通至今兩星期,他昨稱,由四月首次提出計劃算起,六個月仍是一個「很進取的時間表」。Mark Austen冀望當局吸取教訓,下次有新消息,市場至少有兩星期至一個月準備實際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