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社會的重大政治實驗(台灣資深傳媒人 楊泰興) - 楊泰興

華人社會的重大政治實驗
(台灣資深傳媒人 楊泰興) - 楊泰興

沒有民眾包圍,沒有百萬紅衫軍抗爭,馬英九卻黯然辭去國民黨主席,全因國民黨在台灣周六史上最大規模的九合一選舉慘敗,選後隔一天有日報頭條為:「藍輸得只剩總統府」,台灣《蘋果日報》標題為:「藍大崩盤」。選前大家有共識,國民黨會敗,但意外的是竟然敗到這種境地,這也導致馬英九事先設計的多道防火牆失靈,馬英九必須倉皇辭廟。
民意如流水,相較兩年多前馬英九大勝拿下689萬票,此次國民黨一口氣丟掉九個執政縣市,佔全台灣人口近七成的六大直轄市(或稱六都: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和高雄)掉了五都,只守住新北市,該市市長為被視為下一屆總統準候選人、最孚眾望新一代藍營共主朱立倫,竟只贏區區兩萬多票。
這一次台灣大選具有諸多意義,最根本的是此次為馬英九執政的期中考,台灣沒有自外於世界潮流,一如世界美日各大國在期中選舉慘敗,馬英九也因無能,無法回應人民民生需求,薪資下滑、食安破產等,慘遭選民痛懲。
其次是這一次也是對當前政府傾中政策立場的信任投票,外媒諸如BBC大多由此處着眼。明顯地台灣民眾直接say no,從三一八太陽花學運到香港佔中,民眾一方面又無法停止與中國的交流,但卻又對天朝的巨大與橫蠻充滿恐懼與疑慮,香港佔中的困境讓台灣人民意識到自己的幸運與存在感。固然此次中國政府高度自制,沒有高調的干預台灣選舉,但是選舉的結果也狠狠地給了馬政府兩個耳光,馬英九念茲在茲希望在兩岸交流留下歷史性的定位現在看來也是鏡花水月。
這一次同時也是民眾對台灣的太子黨、官二代全面性抵制的一場選舉,國民黨四大政治家族連戰家族長公子連勝文挑戰台北市長慘輸25萬票,丟掉了長期壟斷的台北市,被看好的吳伯雄家族公子吳志揚連任桃園市長失敗,前述最有人氣的高育仁家族女婿朱立倫也殃及池魚,僅僅險勝。這充份說明台灣對於階級的問題更趨敏感,所得分配不均、貧富差距擴大、社會階層欠缺流動等議題將會繼續主導台灣政壇主軸。
接軌全球化的趨勢,這一次也是追求「世代正義」的一次公投,台北市長雙方兩支廣告剛好明顯地說明了這樣的對抗,柯文哲的「這一票,請聽孩子們話」,對抗連的「這一票請聽父母的話」,過去投票率低落的年輕人,這次很明顯地勇於走入投票所,大聲說出他們的期待,儘管這些看法與父母輩可能不同。
當然此次,也牽動了台灣未來政治版圖的位移,這次大選也是2016總統大選的前哨戰,固然此次大家都認為是「國民黨的潰敗,但並不是民進黨的勝利」,但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無疑已經取得2016大選的入場券,相對地國民黨因朱立倫挫敗,未來藍營人選更有一番角力,副總統吳敦義因禍得福,重新取得參賽權,在馬總統辭職黨主席,國民黨內部是否能夠止血,尚待觀察。
這次逼宮弔詭的是,壓力並非來自藍營群眾,這跟歷史經驗有所差異,這次主要來自黨內實力者與藍營媒體的共同施壓,頗富興味地,選前所有施在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身上的壓力,選後完全卸除,不再有人檢驗、批判連家。
選後壓力都轉移到馬英九身上,此次大選,台北市長選戰吸引了超過九成關注,連家成為眾矢之的,上述的傾中、世代正義等議題,連勝文都無法選擇地成為負面象徵,馬英九固然全力輔選,但選前馬系國安親信蘇起出書隱喻連戰暗通款曲,成為令人懷疑的矛盾之處。
台灣普遍認為一旦連勝文當選,連家扮演兩岸話事人的角色將更為強化,而兩岸是馬總統最在乎的領域,「陰謀論」遂起,高度懷疑連、郝家族在選前失言「皇民說」,還不肯道歉,是企圖讓國民黨中南部全面崩盤,「與其一家哭,不如一路哭」,就選後的政治效果,皇民說的確讓馬英九的防火牆徹底失效,再也沒法取連戰「兩岸角色」而代之,連家兩岸影響力暫衰但仍無人可以挑戰。
除令人沮喪的宮廷政治鬥爭之外,黑暗後還是有光明,台灣這一次選舉還是帶入政治創新的新曙光,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以破壞性創新的手法,當選台北市長,他誓言「參與式民主」,企圖在這次逼宮弔詭的政黨政治夾縫當中走出第三條路,成敗仍在未定之天,但這將是台灣擺脫藍綠惡鬥的最佳契機,成敗與否值得華人文化圈關注,這將是華人的重大政治實驗。

楊泰興
台灣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