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強國大媽唔搶金,變了搶股票。上海及深圳兩地總成交,由滬港通通車日(11月17日)不足3,000億元人仔(下同),半個月內飆升至近兩日約7,000億元。一年前,A股每日總成交約2,000億元,成交暴增至7,000億元,一日半日或者可指是基金大戶所為,但連續數天,肯定是大媽再度出動的最好證明。
成交增、股市升,官方喉舌、主要傳媒網站甚至大行專家,立即企出來高叫A股牛市重臨,賣樓買股的言論四起。筆者綜合主要論點,竟然是一堆似是而非的原因,最諷刺的,是說A股平,估值低,不怕有泡沫。
坊間指A股平,市盈率(PE)只有13倍,相比起2007年的60餘倍,數字上真的「很抵」。但睇清楚,13倍只是指上海交易所內股票平均值,而非整個A股情況。目前深圳交易所整體平均股份PE為34倍,估值較上海高1.6倍,原因是多間大型銀行及內房股,差不多都在上海掛牌,而這兩個板塊估值低迷,造成有如此的錯覺。
根據上証指數公司按行業劃分的數據,目前金融地產最新PE不足9倍,反觀其他板塊如醫藥、信息技術、原材料,PE分別達到46倍、62倍及35倍。內銀、內險及內房,合計市值佔整個上海股市市值超過四成,拉上補下,令整體平均PE大幅扯低,造就13倍這個誘人的數字。
大媽要股唔要錢
撇除金融及內房板塊,滬綜指目前PE將超過20倍,反觀深圳股市的34倍PE,更真實地反映實況。至於目前11倍PE的恒指,三隻內銀及兩隻內險成份股,比重佔約20%,被扭曲程度,一定低於上海A股。
阿爺急於減息、內銀內險急不及待抽水融資,隨着石油危機殺埋身,大家不要被表面的數字欺騙,四隻內銀(工行、建行、中行及農行),PE只有五倍,是全世界瞎了眼唔識寶,抑或有數未計好,見到大媽要股唔要錢,我感到一絲絲寒意。
王昇
https://www.facebook.com/stockwing1
本欄逢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