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
內地煤炭資源稅改革於昨日起實施,稅率由省政府決定;同時取消多項向煤企徵收的費用,減輕煤企稅務及費用負擔。不過市場分析對煤企實質影響不大,行業面對最大的困局,仍然是市場疲軟和產能過剩。
以往煤炭資源稅按重量計算,例如山西每噸煤收稅5元人民幣;地方政府同時收取環境治理保證金、煤礦轉產發展基金等雜費;昨天起則改以開採煤炭價值收稅。
同時取消多項雜費
有中資分析師稱,以往地方政府一直有對煤炭企業徵收多項雜費,約佔銷售成本少於一成;現在以煤炭稅取代雜費,據報道稅率由2%至10%不等,山西為少於8%,對煤企屬利好政策,因為煤企可清楚知悉繳付稅款,成本更為可控。然而節省開支是否能減低,關鍵要看地方政府能否貫徹不再徵收雜費的政策,否則煤企要面對雙重壓力。
有大型煤企發言人稱,上周五(28日)仍未收到各地方政府公佈相關稅率,以及同時會刪減那些煤炭費用;因此暫難評估對企業的影響程度。但強調改革原則是不增加煤炭企業負擔,相信有利降低煤企成本。
另一外資分析師則認為,即使中央向煤炭企業開徵煤炭資源稅,相信不會對煤企造成顯著影響,因為煤價最終會將成本轉嫁予消費者。
煤炭消費逾10年首跌
中資分析師指,單是內地煤企產量基本上可滿足全國需求,然而南方地區從海外進口3、4成較便宜煤炭,令市場供應過剩;加上中國經濟放緩,電力需求下滑,替代能源的增長,石油價格又下滑,都對煤炭行業造成需求壓力。至於煤炭運輸瓶頸問題,只有神華(1088)因自行擁有全國鐵路運輸網絡而影響較輕。
煤炭市場疲弱,今年全國煤炭生產和消費出現10多年來首次下滑。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今年首九個月,全國原煤產量完成28.5億噸,跌1.28%;全國煤炭消費30.3億噸,跌1.2%。
記者:周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