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的第三支箭(獨立研究員 徐子軒) - 徐子軒

中共的第三支箭
(獨立研究員 徐子軒) - 徐子軒

不久前G20首腦在澳洲聚會,中國趁勢和澳洲簽訂了FTA,跟着在澳中國宴上卻發生了一件趣事:澳洲總理阿博特在致詞時盛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並感謝他對中國作出的民主承諾,這是由於習近平先前在國會演講時表示,中國的目標是到本世紀中,成為民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此事很快就被眾多媒體調侃,順便給阿博特上了堂中西民主不等式的政治課。甚麼是中式民主?不妨從APEC北京會期間,習近平與奧巴馬的瀛台夜話談起。
根據中國官媒報道,習近平的中式民主大致有,「中國的民主不僅僅體現在一人一票的直選上,甚至比西方追求民意更多」、「西方政黨是某個方面代表,中國共產黨則代表全體人民」之類的說法。暫不管外界如何評價,其背後乃具有深刻的戰略意涵,事實上,這是共產黨為保政權的第三支箭。眾所皆知,在六四後共產黨為重建合法性,嘗試大規模的改革開放,但仍有政治防右、經濟防左的底線,國家資本主義就是第一支箭。跟着在經濟上取得超凡成就後,為了鞏固統治,必須製造外敵威脅,包括亡我之心未死的日寇、阻止中國崛起的美帝等,民族主義便是第二支箭。時至今日第五代領導班子上台,面對「新常態」的經濟疲乏、走鋼索的對外政策,需要更強勢的利器維穩,那即是中國特色的民主主義。
民主國家對於這類官方論述可能不以為然,但中國人民顯然頗為認可。已故的中國政治學教授史天健做過相關研究,他指出超過八成的中國人民認為中國適合民主,也有七成多的人認為他們已經擁有民主。即使出人意表,他也提出解釋是因為中國人和西方人的民主概念不同,在中國人看來選舉、分權制衡等民主程序非其優先,超過半數覺得民主就是政府在決策時能傾聽並徵求人民意見,因而史氏歸之為中國傳統的民本思想。再看看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今年的一份調查亦顯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國新世代,看待自身民主的滿意達到相當的高度,研究者認為這是國民教育使然,換言之,從小接觸的官方宣傳所養成的政治社會化迄今仍然奏效,即使他們可以翻牆與世界溝通。
這對愛好自由民主的人士應該是非常重要的啟示。例如在台灣,無論藍綠或多或少都有着民主能改變中國的想法,像是在馬政府執政後,秉持着傳統建立中華民國模範省的理路,強調台灣實施民主的經驗可證明中華民族的土壤,毫不排斥外來的民主制度。又如開放中生來台,主要理由之一便是讓中生感受並帶回台灣的民主,亦獲得部份泛綠和學、社運界人士的贊同。也就是說,民主對於台灣(以及部份台灣人)很重要,特別是在中國崛起後,兩岸力量越差越遠,受國共內戰遺緒影響甚深的台灣面對中國錢淹腳目,只能以民主作為反擊工具。無論是國際場合或是網路交鋒,台灣都力圖證明,民主乃是中國(以及部份中國人)買不到或不想買的東西。
然而,在北京改弦易轍,以中式民主主義轉換民主、法治等概念後,台灣必須了解到,中國的雄心不只是想取代西方主導的國際貿易與金融體系,更要以龐大的國力優勢對外搶佔民主話語權。至此,中式民主已經構成對西式民主的嚴重挑戰。當中國人民將台灣民主貶為地區選舉、且開始具有制度自信,民主非但難以連結兩岸公民社會的良性互動,反倒可能強化雙邊民主主義者的對立場域。

徐子軒
獨立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