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醉前:蘋果咬一口 - 劉偉民

酒在醉前:蘋果咬一口 - 劉偉民

我在《蘋果日報》的〈酒在醉前〉專欄剛剛兩歲,忽然想起,過去兩年我寫的都是葡萄,蘋果從未當過主角,好像有點說不通吧?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登陸諾曼第,喝一杯蘋果酒。

蘋果、草莓、櫻桃、蜜桃、菠蘿、荔枝、芒果、熱情果……你想到的或想不到的水果,都可以釀酒,但只有葡萄釀成的酒才叫"Wine",其餘的均要稱為"Fruit Wine"。在水果酒的世界,葡萄是永遠的王者。不過,如果經過蒸餾,一律都會成為白蘭地(Brandy),而在芸芸白蘭地中,以葡萄酒為原材料仍然佔有優勢,例如法國的干邑(Cognac)和雅文邑(Armagnac),唯一可以競爭一下的,是用蘋果酒蒸餾而成的Calvados(讀音:kahl-vah-doo-s)。
Calvados是產自諾曼第的白蘭地,與干邑和雅文邑同樣獲得AOC地位,蒸餾的主要原材料是稱為Cider的蘋果酒,亦有小部份會採用稱為Perry的梨酒。蘋果或梨的果糖遠較葡萄低,因此釀成的酒所含酒精度不超過10%。Cider在英國及澳洲仍有一定市場,在香港未見普及,但Perry卻曾經流行一時,酒齡老一點的,相信都曾經試過像我一樣在超市買瓶卡通鹿做商標的Babycham豪飲扮喝香檳!
氣候是種植釀酒葡萄的關鍵,諾曼第既冷又多雨水,不適合開墾葡萄園,卻是種植蘋果的理想搖籃。不過,釀酒蘋果跟水果蘋果品種不同,果實較細,酸度更高,不好吃。諾曼第主要將蘋果釀成氣泡酒,法文叫"Cidre",有點像啤酒,但沒有苦澀味。經過蒸餾,便是Calvados。一般的Calvados是以連續式一次蒸餾而成,另一款要求比較高的Calvados Pays d'Auge,除了指定產地位置,也必須以壺式蒸餾兩次而成,品質被看高一線。
Calvados Pays d'Auge的生產商之中,Boulard屬龍頭級,但剛剛來港宣傳的莊主Vincent Boulard不諱言一直忽略了香港市場,酒莊歷史189年,在香港只是新秀。我卻認為不遲,過去幾年葡萄酒因免進口稅而勢如破竹,現在驚魂稍定,才拿要交100%稅的烈酒出來迎戰,反而時機更好。
我品嚐過的四款Calvados Pays d'Auge,包括了V.S.O.P、X.O.、Auguste及Extra,身價差距達十倍,幸好也展示出明顯的品質分別。與一般平價Calvados不同,Boulard的產品不像一口咬個大蘋果,更接近干邑的蜜餞、果仁氣息。Auguste散發的是香草、香料、焦糖的味道,Extra是更進一步的濃縮,莊主說花了七年時間才調配出這個終極味道,去年方正式面世,又給我多一個慶祝的理由。

Vincent Boulard和他的蘋果白蘭地。

Calvados Boulard

http://www.calvados-boulard.com/

Profile:

獨立酒評人,偶爾著書出碟教學釀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