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筆思議】氣蘊生動:動盪人間的心靈慰藉 - 葉蘊儀

【七筆思議】氣蘊生動:
動盪人間的心靈慰藉 - 葉蘊儀

前幾年忙着自己的學業,娛樂活動離我很遠,最近這年多回歸了自己的時間,那我當然要跟失散了及沒聯絡了好幾年的好友們見下面啦!所以近年都多看了舞台劇及演唱會,為的是與友同樂,另一方面是支持本土藝術和音樂。不同歌手都看過了,對我來說喜歡或不喜歡的我都會嘗試在當中找些樂趣。看了幾個年輕歌手的演唱會,自覺格格不入,可能是不懂他們的歌,又或是真的不可不承認自己是年紀大了。看着旁邊的年輕人都全站立,口中跟着唱,手上搖着螢光棒,每個像崇拜得不可思議(不好意思說,我真的感到置身在宗教聚會中),不得不接受我不能投入,要真的明白年代已改變了。

用音樂淨化心靈

最近聽到身邊很多年長的香港市民都不滿年輕人近兩個月所做的事,大家都認為他們在搞事,在要求多多,其實不滿他們的人,你們從沒嘗試聆聽他們的訴求,聽都不聽又怎知下一代在想甚麼呢?這是否一個中國家庭傳統的問題?年代已不同了,為何不能尊重及聆聽別人的聲音,這個事情並非只關乎你,這是關乎你及你下一代的香港。我明白有些事很難馬上改變,但連討論空間也沒有嗎?這幾天我有為旺角發生的事感到無奈,為市民、為學生及警察,其實你們都是受害者。
想起最初有市民向反方唱生日歌到今天市民向警員念聖經及佛經,其實聲音及音樂真是可以淨化心靈的最佳方法。大家都應有聽過音樂治療吧!在40年代,美國已開始研究音樂作為一種治療的作用,音樂治療是利用不同的音樂為不同的心理病患者進行治療的一種新方法,可以針對身、心方面有需要的人而進行不同的治療。這治療應用在腦部損傷、智力缺陷、精神病、情緒病、腦退化症、溝通障礙、自閉症等都很有效。英國《高級護理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 感覺憂鬱、情緒低落的人,如果每天聽一小時音樂,有助減輕兩成半的症狀。悉尼大學亦有相似的研究, 只要每天用三十分鐘跟其他人一起唱歌, 會比較懂得處理低落的情緒。

理想是要付出的

如果希望用音樂淨化心靈的話,我選用聽的方法,自然系列有優美旋律再加蟲鳥的叫聲,最適合幫助入睡,古典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亦有讓人有淨化心靈之感。嘗試用身體去感觸,用自己的呼吸、心跳,用安靜的心去聆聽自己煩躁的心情,有助令煩躁減低。聖詩、佛經及西藏誙文等宗教書,亦能有效去處理及治療內在心靈的煩憂。
我也曾有一段時期要開着古典音樂陪着我入睡,是內心的煩躁並未平復,但聽古典音樂來治好我的內心。現在的時局又再令我心情有點迷惘,這幾天我亦重新思索這事。這次必是長久的行動,不要用一念間的衝動,要用理性的理智和堅守的信念,其實不用理會別人對你的看法,理想是要付出的,為自己去追求你認為是必要的事。

【氣蘊生動】
撰文:葉蘊儀

九十年代歌影視三棲藝人,現為母親,2013年完成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藝術碩士課程,熱愛藝術工作,喜愛電影、旅遊及獨處,享受自由的生活方式。

本欄逢周一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