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六七暴動 老闆:彌敦道恐怖過𠵱家50年辦館告別旺角風雲

歷六七暴動 老闆:彌敦道恐怖過𠵱家
50年辦館告別旺角風雲

【本報訊】路邊放着摺枱圓凳,街坊來了,或站或坐。這裏是街坊聚腳點,一罐啤酒一支煙,吹吹水,消磨一個晚上。那管身處旺角佔領區風眼,仍氣定神閒,由討論孫仔應否佔旺,到六七暴動話當年,口水花四濺。滿頭白髮、掉剩一隻門牙的權記辦館老闆周溢,豁達地說:「呢度好似祠堂,放工路過,食飽飯落嚟,就喺呢度傾吓講吓,𠵱家祠堂都拆埋,唔捨得都冇辦法,天下無不散嘅筵席。」
記者:呂麗嬋

結業在即,子孫來探望周伯及與店舖道別。

上海街權記1965年開業,是區內碩果僅存的辦館。「嗰個年代,冇乜學識又想做小生意,一定開士多,汽水零食餅乾,一買一賣,賺個差價,起碼可以養妻活兒」。周溢有九兄弟姊妹,是家中老大,老爸創業,原本做抹車仔的他,因與書無緣,順理成章回家幫手。
由蚊型士多做到兼賣高檔洋貨洋酒的辦館;見證六七暴動,還有席捲全港的雨傘運動,一做50年。「早兩晚清場,啲人由砵蘭街撤到上海街,坐晒喺舖頭對面,前面就係防暴警察。冇話驚唔驚,拉一陣閘,之後咪照做生意囉」。旺角向來龍蛇混雜,守着小店坐看風雲變幻,周伯笑言沒啥好怕。只因開業不久,就遇上宵禁,兵來將擋,「港式執生」,世事都給他看透了,「六七年,全港宵禁,彌敦道一片死寂,恐怖過𠵱家。當年一出街,就拉你去坐監,法庭都唔使上!」
無論是當年左派口中的反殖,還是一般人眼中的暴動,大亂過後,周伯記得,當年的殖民地政府辦「香港節」以示歌舞昇平,又開始搞社會福利;據稱特區政府想請市民免費坐中環摩天輪,小恩小惠圖安撫民心,歷史也如輪迴,似曾相識。

50年老字號權記辦館不敵業主加租,今日結業。羅君豪攝

六、七十年代,辦館成行成市,出售高檔洋煙洋酒,權記結業,標誌一個年代的結束。

「從未聽過有人乘機搶嘢」

71歲的周伯說自己目不識丁,搞不清,弄不明,唯一可肯定的,是沒有人趁火打劫。「撇開誰是誰非,八十年代的士大罷工引發暴動,有人搶咗啲魚翅嚟我舖頭兜售。今次佔領,搞咗兩個幾月,從未聽過有人乘機搶嘢」。
前面看不清,緬懷舊日子,周溢說:「以前上海街好風光,洋服店小金舖,旺過女人街。」物換星移,彌敦道變金舖街,上海街的士多都消失了,變成「總有一間喺左近」的便利店和連鎖超市,而權記當年那幅張燈結彩慶祝「升呢」做辦館的黑白威水老照片,也早褪了色。
「收入唔夠交租,咪將舖位劏開,分租出去頂住先。到上個月,業主話轉手,租金翻幾番,做唔到落去,咪結業囉」。就像無數敵不過發展的老舖故事,總嚷着結業後轉行送外賣做到老的周溢,子姪眾多,辦館今日結業。過去一周,晚上6時過後,總擠滿來到一聚的兒孫和老街坊,七嘴八舌插科打諢,沖淡了離愁。

1967年,權記由士多轉型辦館,門口掛着大花牌,煞是風光。

街坊不捨「冇咗個聚腳點」

「喂!冇牙佬,做到幾時箒?」住在對面的大哥明買完餸,路過又來「吹水」,「解穢酒就冇嘞,入嚟瞻仰吓遺容啦」。「我哋以前成日去得如飲茶,由旺場飲到執笠,識咗幾十年」。兩個大男人,你一言我一語,「冇句好話」。旁邊遠道而來「探班」的六妹推波助瀾道:「不如攬吓先啦,講咁多。」豪氣大哥明聞言一面靦腆,邊說邊退後。兩個大男人,揮揮手,盡在不言中。
周伯說:「真係唔捨得,冇咗個聚腳點,但冇辦法,鬥唔過大商場呀。」清場過後,彌敦道的氣氛仍然劍拔弩張。一街之隔的權記,這夜卻洋溢溫情。「咩絲帶都好,點都要停低,買罐汽水食支煙唞吓。其實好多貨都賣得七七八八,冇乜嘢可以賣。但過嚟吹吓水,請你食支煙又點話」。甩剩一隻門牙的周伯,張嘴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