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革命 第64天】
【本報訊】雨傘運動持續超過兩個月,年輕人一直毋忘初衷。特首梁振英昨在扶委會上,卻將年輕人追求真普選訴求,歪曲成扶貧工作,指促進向上流動,就可減少怨氣。多名扶委會委員炮轟梁的卸責言論,立法會議員馮檢基狠批梁把追求民主的學生扭曲為貧窮青年「大錯特錯」;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也斥梁混淆視聽,拖延回應學生訴求,「佢已經冇任何方法去回應年輕人」。
記者:王家文 朱雋穎
政府昨公佈2013年貧窮情況。本港去年貧窮人口134萬,較前年增加三萬人,貧窮率19.9%。在恒常現金政策介入後,如長者生活津貼等,貧窮人口首次跌破100萬,下降至97萬人,較前年減少5萬人,貧窮率14.5%,微降0.7個百分點,兩者均是過去五年的低位。
以住戶收入中位數一半作分界的貧窮線,也受惠勞動市場改善等因素,除一人家庭外,二人至六人及以上家庭的貧窮線均錄得6.5%至8.7%的升幅,高於通脹。
委員:梁已冇任何方法回應年輕人
佔領運動持續兩個月,踏進「後佔領」時代。梁振英在扶委會致辭時主動提到這場運動。他指最近兩個月發生的事,凸顯過往對年輕人的工作,尤其涉及多元需要和向上流動等問題,有需要檢討。他指下月展開的新一屆扶委會將成立專責小組,聚焦教育、就業和培訓等,促進基層青年向上流動。
梁振英刻意把佔領運動與扶貧工作拉上關係,惹來扶委會委員抨擊。委員馮檢基狠批梁推責給扶委會,將參與佔領的年輕人扭曲成貧窮青年,「係錯得好緊要」,「如果以為扶貧方式可以解決佔領青年嘅訴求,係大錯特錯,牛頭唔搭馬嘴」。委員張國柱也指年輕人參與佔領有不同訴求,告誡梁莫忘他們的初衷,「就係要政制民主化,要有真普選」。
另一委員兼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在金鐘一個有關青年政策的論壇時踢爆,成立專責小組處理青年向上流問題,扶委會早在7月已有共識,當時還未發生佔領運動,促政府不要混為一談。他認為梁某程度也是貶低佔領運動的價值和意義,「後生仔咁辛苦瞓咗60幾晚街,為民主發展出力,你用個別人搵唔到工嚟講,一定會反感」。他批評梁一直拖延回應佔領青年的訴求,「可悲嘅係,佢已經冇任何方法去回應年輕人」。另一委員劉鳴煒也認為兩者毋須掛鈎,沒有幫助。
參與佔領運動的中六生朱同學批評梁振英迴避年輕人的民主訴求,「我哋出嚟係爭取民主,係驚呢十年後唔可以再講嘢,而唔係驚生活困苦!」。梁所指的專責小組,只是把今屆扶委會轄下的「教育、就業和培訓專責小組」加上「青年」二字。最新數據顯示,青年貧窮有3,100人,貧窮率4%。梁振英會後回應傳媒提問時,指佔領運動很多原因,否認藉改善青年人向上流動以解決佔領運動。
後佔領時代
雨傘運動踏入第64日,特區政府及警方在旺角清場,換來的是擴散各區的「鳩嗚(購物)運動」,年輕人以行動控訴當權者:政府可以清場,我們決不退場!啟蒙佔領運動的和平佔中三子,本周將自首,期望以「另類進擊」令佔領者、市民思考,在曠日持久的佔領運動中尋找轉機,走入社區,不要自困於佔領區,要有勇氣走出金鐘、銅鑼灣。無論對政府、學生領袖、佔領者而言,運動已踏入後佔領時代,各方均要思考如何應對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