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勢力之謎

外星勢力之謎

唔講你唔知,原來《香港國際UFO議會2014》今日於九展隆重舉行,會否驚破多幾個銀河的秘密?比起外國勢力,外星勢力的入侵好似更多蛛絲馬迹:先以電影《星際啟示錄》放毒,懶人如我,入場前也做做功課,複習天文知識;12月,再上演一套《霍金:愛的方程式》,揭示科學家最難懂的宇宙奧秘——來自「金星」的女人。天文題材大熱,科幻作家兼物理學博士李偉才很興奮,從天際最強人物愛因斯坦,想到超級權貴如何忽略社會問題:「真正熱愛科學的人,有一種求真精神,每事問如何和為何,沒有禁區。這種精神,應用在萬事萬物,點解日出日落,同點解有貧富懸殊,對我來說是同一類問題。」博士思考的問題果然深奧,膚淺如我,獲博士口傳物理知識後,一心只想活學活用,將天文知識付諸實踐,將禍港妖人送入黑洞,交由宇宙正法。

記者:彭海燕

攝影:伍慶泉

李偉才指出,「星際航行」(interstellar)跟「行星際航行」(interplanetary)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層次,人類已掌握飛到太陽系內其他行星的科技,但預計未來100年都未必能探索到太陽系外的星球。

宇宙航行不是新課題,李偉才於1992年撰寫的科普讀物《夜空的呼喚》,早已提出此概念。

《星際啟示錄》劇照

相對論 時空能改變

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前,人們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解,就像回歸前制定的基本法,實實在在,誰知時間和空間,原來可像基本法般話變就變。改變基本法,得阿爺一個因素,改變時空,卻至少有兩個因素:重力和速度。重力方面,廣義相對論提及,物件的質量能改變空間和時間。先說空間,如果想像空間是一塊橡皮膜,一隻陸佰狗跌在膜上,體重令橡皮膜下垂,變了一個碗狀,故質量能改變空間。再說時間,身處相對弱的重力場,例如在引力較低的太空,時間過得比引力場較強的地球快,一九七六年,科學家做過實驗證明。科學家從地球發射一枚載有原子鐘(一種超精密時鐘,以原子共振頻率計算時間)的火箭到太空,數小時後火箭墜落地面,科學家發現,原子鐘上的時刻,比地球上的時鐘多出了約0.1微秒,即是時間過得較快。
問題來了,看過《星際啟示錄》就記得,太空船的乘客,感受到的時間比較慢,回到地球後,與同齡的人比較,後生得多了。為甚麼這個情況,跟上文所說的重力影響相反呢?原來,影響時空的因素,除了重力之外,還有速度。狹義相對論提及,相對於靜止物件,高速運動的物件的時間流逝速率會較慢,長度也會收縮。如果一艘太空船以接近光速飛行,時間將近乎靜止。空間方面,從地面觀測,這艘太空船看起來的長度,比太空船內觀測到的較短。為了讓大家容易點明白,科學家提出了「雙胞胎悖論」(Twin Paradox)。一對孖生兄弟,哥哥留在地球,弟弟乘坐超高速火箭上太空冒險。數年之後,弟弟回到地球,會發現哥哥比自己老掉很多,原因是地球上原來已經過了數十年。

星體的質量影響重力場,改變時間的長度和空間的形狀。

黑洞 逃不出的死洞

任何物質都有引力,質量越大,引力越大。地球有萬有引力,想將陸佰狗掟出地球,要用超高速擺脫引力,這種速度叫「逃脫速度」。天體的質量與大小,決定了逃脫速度,星球質量越大,若體積越小,引力就會越強,需要很高速度才能逃脫。有些恒星演化到晚年階段,體積不斷收縮,可能細得像針尖,但質量維持不變,相對引力變得非常大,就算以光的速度逃跑仍會被吸進去。這個稱為黑洞的地方,外圍有一個無形界面——事件穹界。如果陸佰狗進入了事件穹界,會以螺旋形被吸進去,連光和輻射都有入冇出,想逃脫的話,便要超越光速才行。
不過,黑洞外圍的引力變化很大,以陸佰狗為例,接近黑洞時,狗腿和狗頭感受到的引力已經有很大差別,接近黑洞形同受酷刑,隨時雙腳拉長,身首分離。不少科幻電影出現的黑洞,外圍都有個光環,實際上,只有兩顆相聯的恒星,其中一顆變了黑洞,物質才會從未變的恒星,拉扯到黑洞外圍快速旋轉,在摩擦過程中釋放光線和輻射能量。由於輻射太強,接近黑洞的陸佰狗很大機會喪命。(慘慘狗!)

上世紀三十年代已有天文學家提出黑洞概念。

蟲洞 太空隨意門

送走一隻妖狗係唔夠嘅,世上還有千萬妖物準備向阿爺獻身,例如涼敢毛毛蟲。送毛毛蟲當然要用蟲洞啦,蟲洞是一條捷徑,功能像多啦A夢的隨意門一樣,能把害蟲更快送到另一空間。以一張A4紙示範,左端的A點站了一條涼敢毛毛蟲,右端的B點是阿爺。毛毛蟲想擦阿爺鞋,需要從A點走到B點,路程很遠。而理論上存在的蟲洞,像對摺了的A4紙(右圖),毛毛蟲只要跳進A點的蟲洞入口(即黑洞),就能穿越蟲洞,較快到達B點出口(白洞)。蟲洞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舒華茲切特蟲洞(Schwarzschild Wormholes),只容許單向行走;另一種是可穿越蟲洞(Traversable Wormholes),容許雙向行走。電影《星際啟示錄》提及,太空人可以穿越蟲洞,到達另一個銀河系,但科學家估計,穿越蟲洞和穿越黑洞一樣,代價是粉身碎骨,毛毛蟲,再見了。

在電影《星際啟示錄》中,蟲洞能為太空船提供捷徑,穿越空間到宇宙遠方。

量子力學 隨機粒子

相對論探究宏觀宇宙問題,量子力學卻相反,探究微觀宇宙,很多現代的發明,都建基於量子力學,如原子鐘、電子顯微鏡等。中學化學科教過,物質由原子裏的電子、中子和質子組成,但科學家發現,原子世界裏還有其他更小的微觀粒子,這些粒子呈現獨特的物理特性,不能用經典物理學定律解釋,科學界稱之為「量子化」。微觀粒子的奇特處,在於它呈現「波粒二象性」,既可以是粒子,又可以是波,就像陸佰狗一樣,阿爺面前是狗,人民面前是豺狼,有兩種互不相容的性質。情形就像在L字形牆壁的平衡線上,放置一個懸空的廁紙筒,如果將光線分別投射在筒心和紙皮兩個表面,兩面牆壁的陰影將呈現不同形狀,一面是圓形,一面是方形。量子力學同時認為,微觀粒子是隨機運動,能量變化並不連續,我們不能預測粒子的運動軌迹,只能估算機率的大小。

薛丁格貓 不確定理論

和香港前途一樣,量子力學描述的微觀世界,存在不確定性質,粒子運動只能用機率來描述。奧地利科學家薛丁格(Erwin Schrodinger),研究出一條方程式描述其運動規律,同時又提出了一項思想實驗,試圖利用反證法,顯露量子理論的不足。可以想像,實驗中有一隻貓被放進不透明的密封盒子,盒內有一瓶毒氣,和衰變(即射出輻射)機率為50%的放射性物質。假若放射性物質發生衰變,盒子啟動機械裝置,打破毒氣瓶,導致貓死亡。如經過一小時,放射性物質仍未衰變,貓就能生存。對於盒外的觀察者而言,如果沒打開盒子,無法得知貓是生還是死,貓處於又活又死的不確定叠加狀態;一旦打開盒子,我們只能看到死或活其中一個狀態。薛丁格用盒子代表量子力學的微觀世界,盒外代表宏觀世界,證明量子力學有違一般人的常識。

霍金輻射 黑洞殺手

真空中存在很多「粒子對」,它們突然出現,又因為相遇而立刻互相消滅,如同從未存在過一樣,所以名為虛粒子。霍金大膽假設,當虛粒子對遇上黑洞,其中一粒有足夠能量逃離黑洞,另外一粒則會被黑洞吞噬。由於逃離的粒子帶有能量,黑洞的質量會被減低,而逃離的粒子,則由虛粒子變成實粒子,以放射線形式,在黑洞外圍釋放能量,這種放射線稱為霍金射線。當黑洞的質量逐漸被虛粒子「蒸發」,體積變得越來越小,最後可能爆發和消失。虛粒子對大型黑洞沒明顯影響,但對宇宙爆發初期的微型黑洞來說,虛粒子是黑洞殺手,許多黑洞因而消失。
睇片知多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6srN4idq1E

維度 時空座標

在物理學領域,維度表示時空座標的數目。以一個哈哈笑圖案為例,眼睛是一個點,只能標示位置,維度等於0;嘴巴由兩點連成一線,能標示長度,維度等於一;臉部是一個由線相交而成的圓形,能標示面積,維度等於二;如果在一個橙上畫笑哈哈圖案,哈哈笑就有了高度,能標示體積,維度等於三。又以一個垃圾缸為例,用刀子將垃圾缸切開一半,單看橫切面的話,三維變成二維,我們就能看清楚流缸華所在。科學界認為,人類活於三維空間(部份人認為是四維,加上第四維度「時間」),若有更高維度的生物存在,他們可以像人類看清流缸華的橫切面一樣,看透人類的器官,甚至超越時空限制,看清我們的過去和未來。
睇片知多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4Gotl9vRGs

空間的定義:一維是點,二維是線,三維是立體,第四維度時間仍存在爭議。

快子 快過光速

正苦官被記者追問,他們的逃跑速度有沒有極限?狹義相對論提到,光速是宇宙常數,沒有物件的運動速度比光速更快。但有科學家認為,宇宙有一種假想粒子,運動速度天生比光速快,物理學家范伯格(Gerald Feinberg)稱之為快子(tachyon)。假設快子存在,物件的運動速度可劃分成三類:快過光速(快子)、等於光速(光子)、慢於光速(慢子)。如果將情況想像成賽跑運動,如果正苦官是快子,追着他們訪問的記者,連正苦官的存在也未必察覺到。換句話說,即使快子存在,與一般物質也彼此不相干,因為無論將超光速運行的物件減速,又或者將一般物件加速至光速,都要投放極高能量,雙方之間有一條不能逾越的界線。

上帝粒子 撞出宇宙真理

你天生肥定瘦,可能受好多因素影響,欣宜咁肥就可能因為似肥姐;原來粒子的質量都是因為受到影響。一九六四年,物理學家希格斯(Peter Higgs)提出,宇宙充滿一種名為希格斯能量場,粒子與希格斯能量場之間的反應,決定了粒子的質量:反應越大,質量越大;反應越小,質量越小。假設細細粒與萬二蚊一同游水,細細粒質量較大,與水互動較多,游得比較慢;萬二蚊質量較小,與水互動較少,游得比較快。原子世界中,頂夸克(Top Quark,一種基本粒子)質量最大,比電子的質量大35萬倍。但頂夸克質量較大,不是因為體積較大,而是因為與希格斯場反應較大,若希格斯場不存在,無論頂夸克抑或電子,同樣沒有重量。
科學家相信,希格斯場是由無數的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組成,但一直未能證實希格斯玻色子存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為了查證,在瑞士日內瓦建造了一座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其加速管的管道橫跨瑞士與法國邊境。加速器利用磁鐵加速質子,令兩束質子以相反方向運行,並進行粒子撞擊。二○一二年,CERN透過撞擊找到「希格斯玻色子」,有助解釋宇宙大爆炸現象,故此希格斯玻色子又名為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出現,可加深對宇宙基本力的認識,包括強作用力、弱作用力、電磁力和重力,或有助合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建構出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都適用的統一場論。
睇片知多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Ig1Vh7uPyw

大型強子對撞機透過撞擊找到「希格斯玻色子」。

科學家不一定嚴肅

愛因斯坦的友情

男生們是非,我細細聲話你知。相對論奠基人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一九二○年在柏林與著名物理學家波爾(Niels Bohr)相遇,自此結下長達三十五年的不解情。這對冤家,認識不久便在科學見解上出現分歧。波爾是哥本哈根詮釋的代表,相信量子力學存在隨機性,而愛因斯坦深信「上帝不會擲骰子」。二人經常唇槍舌劍,但又惺惺相惜。當波爾知道對方比自己更早取得諾貝爾獎,覺得是「莫大的幸福」,立刻寫信告知。愛因斯坦回信說:「我在日本啟程前收到您熱情的來信,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像諾貝爾獎一樣,使我感到快樂。您擔心在我之前獲得這項獎金,您的這種擔心我覺得特別可愛——它顯示了波爾的本色。」糟糕,我腐了。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波爾(Niels Bohr)

波爾認為物理學存在隨機性,與好友愛因斯坦「上帝不會擲骰子」的見解背道而馳。直到現在,仍未有科學家能夠否定宇宙的隨機性。

霍金贏了黑洞輸了鹹書

真漢子賭馬賭波唔夠威,賭黑洞才夠霸氣。一九七五年,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和天體物理學家、《星際啟示錄》科學顧問索恩(Kip Thorne)打賭,天鵝座X-1是否有黑洞,賭注是訂閱一份雜誌。索恩打賭有,贏了可得色情雜誌《閣樓》(Penthouse)一年訂閱;霍金打賭沒有,如果贏了可得到專門踢爆英國皇室醜聞的《私家偵探》(Private Eye)雜誌四年訂閱。後來科學家估算,天鵝座X-1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8.7倍,黑洞的存在是唯一的解釋,霍金賭輸了,但其黑洞學說獲得證實,真正的輸家卻是索恩,因為他家的老虎乸下令,要訂閱一份男女都合適的刊物。

霍金(Stephen Hawking)

索恩(Kip Thorne)

霍金打賭輸掉色情雜誌《閣樓》一年訂閱,但勝方老婆發威,最後要更換賭注。

費曼賭輸楊振寧

美國物理學家費曼(Richard Feynman)個性風趣,愛玩非洲鼓,又曾破解裝有原子彈資料的保險櫃安全鎖,留下字條告誡政府注意保安,有「科學頑童」的美譽。一九八六年挑戰者號穿梭機失事爆炸,費曼參與調查,在聽證會上只用一杯冰水和一條橡膠環,便證明了出事原因在於物料失靈。如此有趣的人,賭番兩手未為奇,一九五六年,他以五十美元比一美元,與楊振寧及李政道就一項物理定律打賭,結果第二年就認輸了。但有賭未為輸,費曼獲頒諾貝爾獎後,跟同事打賭,十年內他不會擔任領導位置,結果在一九七六年贏得十元。

費曼(Richard Feynman)

科幻多面睇

小說 《FLATLAND》

講述在平面國度中,國民只有二維,不同形狀有階級之分,例如等腰三角形最低級,圓形最高級,藉此諷刺維多利亞時代的階層制度。

電影 《2001太空漫遊》

已故名導演寇比力克的大作,從猿人講到星際探險,科幻迷必看經典。

詩集 《T.S. ELIOT: Selected Poems》

是詩人T.S. ELIOT的自選詩歌集,包括著名作品《The Waste Land》(荒原)。書中以具象探討永恒和時間,意境美麗而不違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