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回,話說李小龍未完成的遺作《死亡遊戲》被狗尾續貂,只利用其他龍哥電影鏡頭左拼右湊,加上大量替身穿上「龍袍」扮太子,情況慘不忍睹,但觀眾都相信因為全片只剩餘十分鐘的片段,任誰操刀也回天乏力。
一秒片段都唔嘥
事情在2000年卻來一個大翻身,兩個分別來自日本和美國的製作人差不多同時向香港版權持有人洽談購買所有《死亡遊戲》的拷貝,「所有」的定義包括一切被剪走的NG片段,然後各出奇謀,把它們按李小龍拍攝順序重新剪輯,再利用半紀錄片形式包裝,日本製作的叫《死亡的遊戲》(亦是龍哥最先構思的全名),再搵更不似樣的替身補拍文戲,交代龍哥的創作心路歷程,一個字……唉!美國製片人John Little,本身已經是李小龍歷史研究權威,手頭擁有大量龍哥生前手稿資料,加上有龍婆協助,還邀得在片中與龍哥對打的合氣大師池漢載等人現身說法,以全紀錄片呈現,明顯可觀性較強。單比較美、日兩片在處理「死亡塔」內片段的長度也有差異,前者約三十分鐘,節奏明快,後者約有四十五分,一秒片段都唔嘥。
06年我被版權持有公司所邀,商討關於李小龍影碟的市場經營方向的問題,並作出多項意見,其間自然提到有關《死亡遊戲》的遺憾,並提出即使美、日製作人當年購買片段,仍然有滄海遺珠,聞者無不啞言,強調當日所有片段已悉數賣出,但我憑一點堅持,就是在李小龍在塔內還未加入戰圈之前,應該由演員田俊和解元聯手大戰把守第二層的魔棍依魯山度,小時候從雜誌見過那劇照,有相即是肯定有片段,於是以李小龍當年拍攝《死》片的日期前後加減兩個月作界線,重新往片倉尋找。
片段終重見天日
兩星期後,我收到版權公司電話,在倉內有兩卷「出土文物」級的「熟片」(已沖印的菲林),但盒面寫的卻是《龍爭虎鬥》,話雖如此,我馬上要求把熟片轉成光碟給我查閱,兩天後,速遞把光碟送來,共有三隻之多,其中一隻是《龍爭虎鬥》的片段,從片中的拍板始知原本「龍」片另有中文版,但最後發行仍是國語配音。到我細看《死亡遊戲》的片段,除了我熟悉的鏡頭外,還有不少龍哥在場的花絮,即使一瞬即逝,也夠賞心樂事!到最後一隻光碟,是死亡塔內容所有順序,那段田俊和解元對抗依魯山度的失落三十年的片段終於重見天日,我心情興奮莫名,十分欣慰,到此,真正由李小龍拍攝的《死亡遊戲》片段就全部齊全了。希望有一天,我能夠替龍哥把真正《死亡遊戲》的概念重拍還原。
【一言棠】
撰文:歐錦棠
除表演藝術,也酷愛文字、影像及武術,其文章往往一針見血。
本欄逢周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