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常的「日常」(自由撰稿人 范克) - 范克

不正常的「日常」
(自由撰稿人 范克) - 范克

旺角清場,亞皆老街和彌敦道正式通車,反佔領人士的「日常」終於回來,高興吧?看看25日的砵蘭街,26日的西洋菜街,說旺角戒嚴、宵禁,不算過份。有人被藍絲帶推倒地上,幾秒後就有便裝警員到場向傷者拳打腳踢,然後迅速散去;有對黑警打人打到頭破血流看不過眼的普通市民,呼籲警方「唔好打人」,轉眼就被警員拉扯,撞向燈柱。倘若你對金鐘928催淚彈義憤填膺,見到上述場面,更應感到憤怒。
今日的香港就似平壤,政府煽動平民支持政府;又似深圳河以北的中國,政府透過人民鬥人民的方式來鞏固政權的地位。中國的和諧,是鬥回來的;北韓的穩定,是威權統治而得回來的。如果這種和諧穩定的「日常」,就是反對佔領者所追求的「日常」,他們大可以用腳投票,移民到這些地方,毋須阻礙追求公義、自由、平等的佔領者去繼續他們的示威。
警察的暴行,政府的「龜縮」,令示威者退無可退。大街之上,眾目睽睽之下,特區警察可以對示威者拳打腳踢,利用警棍瘋狂施暴,出動催淚水劑強行驅散,誰能保證示威者退場後,不會在上班或者歸家途中受到相同待遇?無錯,佔領人心重要,但制度不變,惡法不改,即使佔領到人心,擁有權力的人依然會利用法制去打壓香港人爭取政治權利的自由。
當然,一個社會的構成,有追求自由的人,也有認為社會秩序高於自由的人,甚至認同透過暴力維持秩序的人。不論支持自由與否,如阿馬蒂亞在《正義的理念》所言,自由的價值至少有兩個理由支持——機會面向和過程面向。人作出選擇是否自由,除了取決於有多少選項,亦取決於達成目的的過程有否受到阻礙。
按照人大常委831決定,特首候選人數目和提名方式受到限制,自然是一個不民主的制度,亦是一個不自由的制度。而香港人的示威方式,公民抗命、佔領街道以外,尚有眾多選擇,但警方透過暴力手段,阻止市民在旺角禁制令以外的街頭上聚集,顯示香港人表達訴求的權利和過程受到打壓,同時亦是香港不自由的一大證據。
過往總會有人說香港是一個「不民主但自由」的地方,問香港人在九七前「為甚麼不向港英政府爭取民主」。今日的香港則變成了一個「不民主也不自由」的地方,不只政制不民主,要求民主的自由亦大幅收緊。倘若這種不正常的「日常」被視為理所當然,就不會有人用不正常的手段尋回香港的「日常」。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正因為眼見香港變成「不自由港」,一個又一個年輕人基於義憤,才甘願冒着受傷、被捕的風險,走上街頭去重奪香港人的未來。

范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