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會計師公會理事會及正副會長換屆的程序又開始了。跟往年一樣,一半(即七位)由會員選出來的理事會卸任,而在執業、非執業分組分析,今年執業組有四個梗位,非執業組有兩個梗位,而第七個空缺會是一個剩下來得票最多的候選人得到,俗稱浮位。
與往年一樣,候選人人數比空缺多,所以激烈的拉票活動已經展開,今次四大會計師行中的三大都有理事要重選,但他們掌握票源,應該無風無險,比較考功夫會是三大以外及在商界一族,而第七席通常是比較難觸摸,或會爆冷的。
理事會選舉投票將於12月9日截止,然後在12日黃昏的會員周年大會上確認,及後新一屆理事會便會閉門投暗票去互選下一屆會長及兩位副會長。
會長通常是由兩位現任副會長爭餐死出線的,很多時弄到遍體鱗傷,排資論輩的年代肯定已過去了。下任會長應是龔耀輝與何超平之爭。
欲知後事如何,便要等12月12日晚會員大會之後,新任理事會再進行閉門不記名選舉後,即將卸任的會長陳錦榮拖着那位候選人行出來見鄉親父老及傳媒才會知道。
談到香港會計師公會歷任會長的專業背景,我最近也作了一個統計,因為在公會未開始自己培訓本地會計師前,一般會員都是用英聯邦及美國的專業資格來換取香港的會籍,我發現公會在41年歷史內產生的37位會長中,有20位是英格蘭及威爾斯特許會計師協會(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in England and Wales)的會員,由此可見ICAEW會員對香港會計師公會的成立、做大做強、至今天成為香港擁有最多會員的專業團體之一是功不可沒。
會計界提名委員的組成諮詢可能是燙手山芋
會計師公會的立場一向是不談政治(apolitical)。然而,會計界在立法會功能組別內有一席,在現時選舉委員會的1,200名選委內亦有30席,是一種不爭的政治活動參與。
非常獨特的情況是,會計界的選民清一色是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才有資格當選民,這與很多其他專業界的功能組別有分別,比如法律界便由律師會及大律師公會會員共同組成;醫學界由西醫及牙醫共同組成等等。
因為公會會員作為選民與上述政治體系的產生有直接關係,公會不能不參與討論政改下一輪諮詢及相關公眾利益的課題。這個政改課題與諮詢,下任理事會一定要面對,而且是燙手山芋,因為已經有三個名望很高的專業團體先後就政改問題的立場及諮詢引起極大的爭議。他們分別是大律師公會及醫學會,而律師會就嘈到連會長也換了!希望理事會會從專業及參與公眾利益的角度,在不談政治與過度政治化兩極之間找一個平衡點去做些配合諮詢的工作。
拼搏與感恩節
昨日張劍虹總編在他的〈沙膽虹手記〉專欄提到,在香港這個資本主義社會,因樓價高企令年輕人買不起樓,他建議年輕人在下一個事業及收入有躍進的十年去積蓄,伺機在樓價調整時入市,簡單說是先租,積蓄十年後才買。
張總不愧是財經版出身,心水清、戰略精,但他理論的先決基本條件,是年輕人要拼搏才有收成。在資本主義社會,拼搏的過程就是這樣,不論我們走專業路線、分析員路線或傳媒路線,初入行都是無殼一族,若干年後上游到中層便開始買樓,及至踏入高層便開始換樓換區,整個過程都是要拼搏及加油。可是今天年輕一代好像怨氣比積極性大,昔日獅子山下那種拼搏的精神好像此情不再。
這兩天在美國是感恩節,有如華人社會的做冬,個個都長途跋涉趕回家團聚吃飯。感恩及做冬都源於傳統農業社會,農民默默耕耘一年,秋收後預備過冬的一個團聚,亦是受惠者向上天、老祖宗及長輩說聲感謝照顧的節日。
遺憾的是,政改及佔中使香港人因意見分歧,令到兩代甚至三代的關係疏離。在感恩節及佔中活動完結的過程中,容許我在此呼籲有子女已兩個月沒有回家吃飯甚至睡覺的媽媽,煲番啖靚湯叫子女回家飲,重拾溫暖。
我知道我的媽媽不會再煲湯給我飲,因她已走了三十七年,但本周末我會四代同堂為九十三歲的父親做牛一,飲番啖靚湯,食番個壽包。祝周末愉快!
周光暉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