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用鏡頭保存連儂牆

年輕人用鏡頭保存連儂牆

【本報訊】雨傘運動爆發滿兩月,金鐘佔領區地標「連儂牆香港」歷日曬雨淋,繽紛五彩漸漸褪色。一面牆,竟流露某種疲態。幸而,在連儂牆殘破前,有群年輕人已將寫滿人們心聲的小紙條,逐一攝入鏡頭內,稍後上載網絡世界,為運動留下記錄,「萬一實物冇咗,精神都可以保存住」。

將可在網上重溫

保育連儂牆的工作,至少有兩批年輕人在做。連儂牆發起人之一的社工周子,與30多位朋友上月起一連三天,拍下牆上每一張便條,同時記錄張貼位置;層層叠叠的也逐一翻起,拍好了就用膠紙貼穩,總共13,000多張。他們也把整面牆以極高解像度拍下,務求人們在網上重溫時,以游標指到連儂牆照片上某個位置就彈出在該處的便條。
工程如此浩大,周子笑言「碌爆晒朋友卡」,尤其佩服日夜趕工的軟件工程師們。他表示,技術上仍然需要處理與facebook及Google地圖整合,希望以後人們可以透過社交平台分享。
周子認為,每張紙條象徵着每一個獨立個人的話語權,「其實係個隱喻,清場係將把每個人嘅話語、喺度做過嘅事,灑水已經可以冇晒,政府唔在意每個人嘅聲音」。
周子說,運動爆發兩月來,猶如進入了《龍珠》中的「精神時光屋」,「入去15分鐘就可以練三年功,明明啱啱先過中秋,咁快又有聖誕樹?」
上月連夜紮營露宿,全職上班的周子捱得病了一場,加上暴雨令營內的家當發臭,必須帶回家清洗,通宵佔領日子告一段落,「但係唔會唔想再嚟,做到幾多盡做。但感覺好似啲重建戶,終有日會被市建局逼遷,永遠唔知幾時拆,焦慮一直都喺度」。
與周子團隊平行地保育連儂牆的還有藝術家South,他仔細地為連儂牆拍照。他說佔領運動令他對香港更期待,「好似帳篷咁吖,冇門㗎喎,又有人以物易物,令人反思香港嘅生活模式」。South笑言若非佔領,不會學懂紮營與「瞓街」,「係逼出嚟,但就算清場都入晒腦,對識反思嘅人嚟講好重要,今次成為一粒好得意嘅種子入咗香港人嘅心,靜待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