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香港人還在為爭取真普選而喋血街頭之際,台灣明日將舉行地方公職人員「九合一」選舉。自1994年台北、高雄的市長及市議員直選至今,台灣人享有普選權已有20年。台灣實現民主轉型,幸有開明的蔣經國先生開放報禁、黨禁,但仍經歷了長時間的街頭運動、議會抗爭,才在1996年實現總統和立法委員民選。相比之下,香港毋須再經歷黨禁、報禁的磨難,為甚麼還有那麼多人寄望於明主出現?寄望於中共恩賜?為甚麼還有那麼多人患有政治潔癖,對街頭抗爭、議會抗爭的多元化提出諸多要求及限制?
在台灣舉行「九合一」選舉前夕,旺角執行禁制令演變成狼英政府的暴力清場,有駐港外交官坦言感到意外。他們原先估計,港府的清場行動應該會在北京APEC𥧌會及台灣選舉之後,以免進一步破壞「一國兩制」對台灣的示範作用,同時影響親北京的國民黨的選情。其實,在北京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及全國人大就香港普選作出落閘決定後,「一國兩制」在香港已宣告死亡,對台灣人的吸引力更早已不復存在,今年3月台灣太陽花學運的口號之一就是「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因此,中共及狼英並不在意此時暴力清場對台灣選情的影響,反有藉此展示強硬態度之意,順帶對公開聲援香港民運的馬英九打臉。
對於台灣人來說,想避過的是「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噩夢。對於香港人來說,想實現的是「明日台灣、明日香港」的普選夢,而要圓普選夢,就不能不借鑑「昨日台灣、今日香港」。台灣由國民黨一黨專政到公職人員選舉「悉以普通、平等、直接及無記名投票方法行之」,成為華人社會的民主典範,蔣經國先生當然功不可沒。因此,在習近平接任中共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前後,海內外輿論也頻頻議及習近平會否成為推動中國民主化的蔣經國第二,把香港2017年實現真普選寄望於習近平的更大有人在。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發佈8.31決定後,仍有人期望習近平撤換特首梁振英、期望全國人大常委會撤回決定,何異於與虎謀皮?台灣人爭取普選的歷史也顯示,蔣經國先生在1980年代結束戒嚴、開放報禁黨禁,被譽為開啟了台灣民主之門,被中國傳統文人視為台灣中興明主,但不可否認的是,台灣人為促成蔣經國先生結束戒嚴、為實現民選總統和立委,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包括美麗島事件、林義雄家宅滅門血案等。
如今,香港、台灣都有媒體吹捧習近平為中興明主、中興領袖,但習近平主政後對意識形態的整肅、對公民運動的打壓都遠勝前朝,對香港事務的「一國」緊箍咒更越收越緊。香港人是不幸的,沒有在爭取真普選的時期遇上中共領導人中的蔣經國第二,難以讓中共盡早兌現前總理趙紫陽承諾的理所當然的「民主治港」。香港人又是幸運的,英國人的統治沒有為回歸後的香港設下黨禁、報禁,香港人毋須期待明主來開啟民主之門,就有了得到多數市民支持的泛民政黨,就有了以維護香港核心價值為己任的傳媒,就有了深明「希望在於人民,改變始於抗爭」道理的學運領袖。
香港人在爭取真普選的道路上,實在沒有理由再寄希望於明主,而要依靠台灣式的街頭抗爭與議會抗爭的結合,依靠反對黨力量與市民力量的結合,依靠和平抗爭與各種非常規模式抗爭的結合。期望以聖雄甘地式的和平抗爭贏得香港的真普選,無非是給有政治潔癖的人套上繩索而已。聖雄甘地可以感動人民、感化人性未曾泯滅的統治者,豈能期望他感化虎狼之輩?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