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尋色香味:試用amuse bouche與散水petit fours (下) - Manna Ma

情尋色香味:試用amuse bouche與散水petit fours (下) - Manna Ma

Hard to start,easy to finish?辭過工分過手的人也許都會異議,事實是開始難,散水更難。
amuse bouche「挑逗舌頭」這道讓客人在細閱酒單餐牌時享用的小前菜,自從八十年代開始出現,另一種吃罷甜品喝茶嘆咖啡之時享用的小甜品petit fours也相繼出現。一個開始一個完結最難搞,每個人選的前菜、主菜、甜品都不一樣,怎樣把這兩個環節加上去,也有種一氣呵成的連貫感。petit fours尤其艱難,它是一首歌的最後一個音符,裊裊餘音之後仍然撩動心靈。
從前的廚師採用焗爐製作大型蛋糕之後,會善用餘溫焗製小糕點,取其意叫petit fours「小焗爐」,但我比較喜歡它另一個法文名字mignardise ,有細小、可愛、挑逗的含意,較傳神的中文繙譯應該是「嬌媚」。主菜、甜品都可以極盡美艷之能事,但petit fours、mignardise體積上要矯小、一口就吃完最好;外觀上一定要媚惑,否則怎樣誘惑到已顯疲憊的腸胃肯冒死騰出丁點空間。

餐桌上的petit fours是完結一段餐飲旅程的姿態。辦公室內的petit fours就是離職前的日子,一個離場的身影。

兩者都艱難。東京那間屢屢獲選亞洲最佳餐廳的NARISAWA,由放到我面前由麵粉發酵成的餐包、扮盆栽的牛油、冒煙的魷魚、黑炭似的牛扒……每道菜貫徹始終,誓不新奇死不休,兩道甜品之後,推來了一部任何人看見都會譁然、裝飾成森林似的甜品車,上面有逾廿款小甜點,全部都可觀精緻,但發生於十道菜之後,對着這個森林就只覺累。
年尾,難免要吃些辦公室的petit fours。NARISAWA的petit fours似足每年大年初二放煙花最後一幕呯呯嘭嘭的群鶯亂舞,同事A的離職也一樣。他一向是never say no的好好先生,深得上司、下屬歡心,他辭職人人不捨,但他遞信後的一個月,餞別飯排山倒海一天一個組別輪流吃,整個辦公室被他弄得到處瀰漫迎接聖誕、新年大時大節來臨前似的奔波,他又每天在fb上逐一為每個上司同事寫公開的餞別感言,輪到我被寫,發覺被吹噓成完人的感覺並不飄飄然,只有尷尷尬,尤其那封是公開信。到他last day那一刻,相信不只我,很多人都一樣有種舒口氣的感覺。
同事B的離場身影像巴黎二星餐廳Akrame香港分店的petit fours一樣。小小的Lemon Meringues洗擦一下味蕾,然後是香蜜的蛋糕Madeleines,已經被填滿了?就不要把那排自製的海鹽黑朱古力的錫紙拆開,把結局帶走,下回分解。同事B也有這樣的體貼,她辭職後幾乎沒主動把消息公開,像平常一樣如常運作;last day那天吃餞別午餐、派散水餅、臨走的一刻簡單道別。第二天上班,我的桌上多了一個信封,是同事B留給我的。先有客套的道謝,然後略略地提到一些在職時候遇到的問題,是等到分手時候才敢說真心話的晦氣,還是一種惜別的關懷,我懂得分辨。讀着她的信,像吃着那排從Akrame帶回家的海鹽黑朱古力,一陣鹹一陣苦,捨不得的味道可能就是這樣的。就算中間的過程平平凡凡,但這個短促而深刻如豹尾似的結局叫我夭心。

Profile:

出埃及記內以色列人40年的曠野生活,都是靠生長於荒野、叫Manna的芫荽種子當食物,Manna有精神食糧、天賜甘露的意思。這名字讓我和食結緣,起起跌跌、情來情逝,一切感悟都發生於餐桌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