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失色】
滬港通開通後為投資者提供直接買A股的渠道,與A股表現掛鈎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吸引力即大為失色,兩大上市A股ETF自通車以來頻現走資,至今累計達50億元,股價較資產淨值(NAV)亦由溢價變折讓。
轉用滬股通買A股
資金轉移利用滬股通買A股,本港兩隻主要的A股ETF安碩A50(2823)及南方A50(2822)在滬港通開通後出現大幅走資。據彭博資料顯示,安碩A50滬港通開通後至本周一止,累積走資約4.4億元,發行單位數目亦減少4,400萬個;南方A50走資情況更為嚴重,上周三至本周一連續四日累積走資逾45億元,發行基金單位數目較通車前大幅減少4.8億個(9.6%),至45.3億個單位。
兩者股價較資產淨值(NAV)已由溢價變折讓,反映投資者毋須再為透過ETF買A股而搶高股價,安碩A50最新較NAV折讓0.73%,對比今年平均有溢價2.7%;南方A50最新折讓則為1%,對比今年平均溢價0.2%。
滬港通開通八個交易日,雖然資金是雙向,但從兩地交易所數據顯示,南水北上買A股才是主流,滬股通3,500億元(人民幣.下同)總額度,8日已用355億元,佔整體額度近12%,即平均每日有44億元北上買A股;相比之下,南下的港股通可用冷清來形容,2,500億元額度只用了32億元,佔總額度僅1.3%,即平均每日只有4億元買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