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憂患意識的領袖,應該對越來越多香港人提出要離開而感到擔心;任何人將這個議題拿來鬥氣,都不是真正為香港未來着想。
其實早幾年,已經有不少人口裏說要移民。經歷今次雨傘運動,我相信不少有能力起錨的中產,會認真想想是否要自己的下一代生活在這個城市。八、九十年代的移民潮,雖然後來有不少回流,但過程始終造成一定影響。八九過後,英國政府為了穩定香港民心,推出了居英權計劃,讓一群本來最有動機和必要移民的香港人,留條後路,也安心留港。
當年北京極力反對英國推出居英權。以中國人的陰謀論眼光去看,英國政府幾十年來精心部署收買民心,居英權只是手段之一。可是,北京的領導人和他們的爪牙,卻永遠不去想想這幾十年來,除了家仇國恨,這個大國就只剩下對外的猜疑。其實到最後一段日子,英國仍對香港想盡辦法穩定民心,香港人仍留戀英殖時代有甚麼出奇?
戰後的香港,其實一直都亂。直到七十年代,才算好一點。有理由相信,梁特和他的師爺班子,就是憑記憶中的這一段,想到要嘉年華式的搞香港節。歷史的事實是,七十年代香港社運仍然有民族主義以及各種主題的抗爭,一樣有警察和學生的衝突。到八十年代,有前途危機,又有核電廠爭議,就在84年,旺角也發生過暴動。反而到九十年代,出乎意料是最少街頭政治的日子。當時,香港人每遇到社會問題,第一時間,就是想到要向議員求助。
「英國人留下的計時炸彈」回歸後,特區的庸夫又中式陰謀論精神病發,將代議政制廢武功。由03年起,街頭政治又再抬頭。從這個軌迹看來,英國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香港推展代議政制發展,原來對這個城市最後廿年的和諧穩定有一定作用。民族狂熱分子,只知道迷信陰謀論,以為洋人亡我中華之心不死,卻從來都不反省,自己如何一手摧毀一個繁華都市的基礎。幾乎所有殖民地去殖獨立之後,都會被土著執政的混亂,令各方面的水平倒退幾十年,只是想不到,香港亦淪落至此。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