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生活:國貨頂爛市 魚塘請人難港產脆肉鯇明年停產

蘋果生活:國貨頂爛市 魚塘請人難
港產脆肉鯇明年停產

【本報訊】元朗昔日以魚米之鄉聞名,繼絲苗米、基圍蝦失傳後,港產脆肉鯇明年正式停產。在大生圍經營魚塘的根叔指,土產脆肉鯇獨特在餵飼120日蠶豆,較大陸入口貨多30日,但港貨不敵國貨低價競爭。香港觀鳥會聯同香港新界養魚協進會下月舉辦首屆漁塘節,推廣新界西北逾千公頃魚塘,除了介紹魚塘對水鳥的生態價值,亦盼港人珍視本土魚鮮。
記者:潘柏林

下月20日舉行漁塘節,市民可在大生圍魚塘體驗拋網撈魚,並品嚐漁民小吃。

年逾八旬根叔養魚近半世紀,經歷養魚業由盛轉衰。六十年代他孵化魚苗技術獲台灣公司青睞,以當時來說超高月薪5,000元聘用他,當時一杯咖啡才售一毫子。逾10年前隨着海水污染,基圍蝦存活率下跌,魚苗價格高企,元朗魚塘陸續停止飼養基圍蝦。

下月辦漁塘節 試食烏頭

根叔的魚塘是本港唯一養殖鯇魚的,多年前高𥧌期日產7,000斤,但內地每斤20元平價鯇魚搶佔市場,港產鯇魚單是成本已每斤21元。
根叔決定明年停產,他說養漁業式微,請人尤其困難,試過用1萬元月薪聘請工人,但工人試工一日便辭職,現時靠三代人和兩名外勞撐起魚塘。
觀鳥會高級保育主任何沛琳指,近年南生圍、豐樂圍等魚塘面對地產商發展威脅,建築噪音勢影響水鳥棲息。

港產脆肉鯇特別爽口,但快成絕響。

香港觀鳥會總經理羅偉仁指,本港魚塘高𥧌期有逾2,000公頃,年產1萬公噸淡水魚。不過,隨着新市鎮、工業區發展填平一半魚塘,餘下的亦日漸荒蕪,直至近三年推行「香港漁塘生態保養計劃」,養魚之餘按時把塘水降至一定深度,讓水鳥覓食。
下月觀鳥會首次舉辦「漁塘節」,提供望遠鏡讓市民觀鳥,市民亦可試食土產烏頭、鮮味魚粥和欒樨餅,或嘗試拋網、餵魚、割草和魚乾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