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青年的不忿 - 利世民

利字當頭:青年的不忿 - 利世民

有建制派師爺提出,政府應多搞舞會,讓青年人有抒發精力的渠道。「叔叔,咪玩啦。」
將近來的社會現象,解釋成青年人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似乎太過膚淺,也難怪這個政府對局勢完全無法掌握。也有些平日甚有睿智的意見領袖,將問題歸納到置業艱難這一個具體問題上;可是有不少網上評論,卻對這個觀點表現得抗拒。說到底,在這一代社會棟樑的價值觀,仍然停留在零和經濟的迷思,對自身具體利益的論述,往往只會含糊略過,又或者當作不存在。
社會棟樑的動機,是希望建立一個平坦的社會。用平坦去形容,應該沒有錯吧?對這種平坦社會想像的最大敵人,就是資本主義的建築。
假如我沒有搞錯,這代社會棟樑最不屑的一種理想,應該叫做「上位」。所以,每當「位已上」的建制中人一開口說:「你們要好好把握祖國崛起的機遇。」我就知道雙方根本地搭錯線,再講甚麼都沒有用。
當然,也不是所有青年人都是社會棟樑,他們當中也有不少是希望跟隨前人的步履上位。可是,又不能否認,香港在最黃金的七、八十年代,有許多因素是出於歷史的偶然;今時唔同往日,客觀上香港不再有優勢。別的不說,從前香港文化產業橫掃亞洲,今天的墮落,又豈是出於偶然?在這一代青年人眼中,是過時的建制和既得利益的阻撓,才會令香港淪為二流,也就是這個最大公因數,在今次雨傘運動凝聚了想上位的和追求平坦的兩類青年人。
社會上老早幾個比較有遠見的財主,例如誠哥,其實過去幾年已經投資在創新行業。有沒有錢賺,我不知,但肯定挽回了不少形象分。
投資就是投資,也不是為了面子去做;雖然是資本主義邏輯,卻不代表沒有金錢以外的價值。說到底,今天的香港最需要的不是發洩,而是發圍。就算那些追求平坦社會的理想主義者,一樣抗拒不了香港人走出世界那份榮耀的認同。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