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運動階段  能量棒分三種

針對運動階段  能量棒分三種

【補充流失】
能量棒與燕麥條不論外形及包裝均相近,容易混淆,市民購買時要注意。前香港體育學院運動營養主任鍾素珊表示,能量棒是專為運動員或運動愛好者而設,並因應不同需要,分為運動前、運動期間及運動後進食。運動前進食的能量棒,營養成份與燕麥條相若,只額外添加了鈉、鉀及維他命C和B雜,以補充運動流失的電解質及所需元素。一般人進食不會有問題,惟進食低鉀及低鈉餐人士不宜。

減肥不宜進食

運動前進食的能量棒,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低脂及有適量蛋白質,容易吸收及消化,高纖能提供飽肚感,適合運動前一小時進食。運動期間進食的能量棒則適合進行長時間或高強度運動時補充能量,如毅行者、馬拉松等,或進行逾1.5小時劇烈運動。若目的是減肥,運動時間只有半小時,則不須進食。她表示,運動時會燃燒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故這類能量棒糖份甚高,也有適量蛋白質,是升糖指數極高的食品,可令身體迅速吸收及補充能量。但一條能量棒糖份可高達40克,味道極甜,接近10茶匙糖,若非進行劇烈運動及競賽,實不宜進食。
運動後的能量棒則含有高蛋白質,一條約有20多克蛋白質,相等於兩隻雞蛋,可用作修補肌肉及身體細胞,讓運動後的身體能快速恢復。進行劇烈運動後,越快進食便越快能重建肌肉。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