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昨到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匯報沙中綫土瓜灣站考古發現,並討論位於車站中央的宋元古井和引水槽保育方案。有議員批評港鐵提出極端方案,誤導公眾在保育和通車間作選擇;有議員提出飛站和局部通車方案,讓沙中綫提早開通,都被港鐵以技術理由拒絕。
港鐵為古井提出四個方案,包括以1,000萬元拆卸重置、或以13億元原址保留。工聯會陳婉嫻批評港鐵企圖讓社會墮入對立陷阱,她提出今次的考古發現顯示香港或是「海上絲路」一部份,並引述珠海學院歷史學者蕭國健稱有其他方法處理古井,例如改為在古井上方建車站,要求政府諮詢更多專家意見。
港鐵指考古影響工程
康文署執行秘書盧秀麗回應時透露,專家初步發現部份發掘到的陶瓷碎片來自浙江龍泉窯及福建莆田窯,專家正研究香港與該地的海上貿易關係。
多位議員查詢「飛站」可能性,沙中綫總設計經理魏欽強稱現時仍以整段通車為目標,又指考古及保育影響列車隧道工程,難以飛站提早通車。有議員提出分段通車,先運行大圍至啟德段,但魏指沙中綫列車泊處設於紅磡,因此不可能局部開通大圍至啟德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