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智經研究中心昨發表報告,指本港工作人口收入未能追上樓價升幅,以一對工作約10年(25至34歲)的夫婦,購買一個40平方米(約430平方呎)以下「上車盤」為例,儲首期所需時間,由1991年的8.8年上升至2014年14.4年,反映樓價已經脫離市民的實際負擔能力。
記者:林俊謙
智經研究中心透過分析政府統計處提供的人口普查數據等資料,以及五輪青年焦點小組會議後發表報告,指出本港工作人口收入未能追上樓價升幅,以一對工作約10年(25至34歲)的夫婦,要購買一個40平方米以下單位為例,儲蓄置業所需首期,由1991年的8.8年增至2014年的14.4年,14年的每月供款,佔夫婦每月收入超過四成,說明樓價已脫離市民實際負擔能力。
華人置業主席兼行政總裁、智經副主席劉鳴煒認為,數據反映香港從未出現過大學生畢業後,可以短期內儲夠首期置業,又以前述年輕夫婦置業例子,反映儲蓄置業首期所需時間,由1991年至今年已升近一倍,「我哋仲要係假設呢兩夫婦係唔食、唔玩、唔旅行,乜都唔做只係儲錢,都要儲成14.4年,可以想像現時置業係幾咁困難」。
建議推動青年宿舍計劃
智經建議政府除增加房屋供應外,亦應推動更多青年宿舍計劃,以比市價便宜的租金租住宿舍予在職青年,讓他們能早日累積足夠資金,作日後「上車」置業之用。為加強青年宿舍單位流動性,智經建議為青年宿舍訂立最長租住期,以5年為限。
此外,報告發現學歷仍是向上流動的重要資本,2011年「曾接受專上教育」而賺取高收入比例(40%)遠高於「未曾接受專上教育」的人士(7%);「學位及以上」學歷而賺取高收入比例(48%)亦多於「專上非學位」人士(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