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都市固體廢物徵費方案終於出爐。家居廢物以「按戶按袋」收費為最終目標,3人家庭每戶每月最高44元,設3年過渡期容許部份樓宇可先以「按幢按量」收費;工商業廢物則在轉運站及堆填區,按重量計算「入閘費」,每公噸最高收499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下月會向政府提交建議,冀趕及在2016年立法會換屆選舉前通過立法。
3人戶每月最多$44
委員會總結公眾諮詢及多場地區討論會的意見,認為廢物收費應在工商業及家居同時實施。收費將按量計算,貫徹污染者自付原則,最終決定採用較多人接受的最低收費水平。以每公斤垃圾收費約1毫計算,3人家庭每戶每月約30至44元為起點,工商業廢物則每公噸收400至499元。為公平起見,收費將不設豁免。
工商業廢物家居廢物方面,全港有超過9成住戶居於有物業管理的樓宇中,委員會建議實行按戶按袋收費,住戶需要購買指定垃圾袋,再由管理公司轉交食環署或清潔承辦商。考慮到推行初期所有住戶未必有共識,委員會建議設立3年過渡期,容許部份樓宇先按幢按量收費,由所有住戶攤分,其間逐步提高徵費,製造誘因全面推行按戶按袋的最終目標,每年會檢討成效。
至於沒有管理公司的樓宇及產生100公斤以下的工商行業,可購買預繳式垃圾袋,自行棄置到垃圾收集站。工商業廢物收費則參考現有建築廢料處理辦法,待廢物收集公司將垃圾運到收集站或堆填區時,按垃圾的重量去徵收入閘費。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陳智思表示,徵費同時會推動各種配套工作,但承認未能確保所有人守法,「不過我唔信佢會為一蚊幾毫去犯法」。環境局回應指方案進取而務實,當局已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研究及跟進。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對按戶按袋及工商家居垃圾同步收費表示歡迎,但認為3年過渡期太長,又建議日後檢討收費時應與減廢成效掛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