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分析猩紅熱菌 兩種基因致命

港大分析猩紅熱菌 
兩種基因致命

【本報訊】由甲型鏈球菌引發的猩紅熱(Scarlet Fever)自2011年起在本港持續爆發,並出現多宗死亡或嚴重併發症個案,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與澳洲科學家合作,從患者取得的樣本進行深入基因排序,發現可引致嚴重症狀的甲類鏈球菌emm12型號,具有的抗藥性基因與毒性基因,是可致命的元凶。

具抗藥性 釋放強毒

由於相關基因可以在不同細菌之間轉移,專家建議須密切監察不同型號的甲型鏈球菌,有助預防社區出現嚴重感染個案。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等專家與澳洲基因研究專家合作,對132個甲型鏈球菌emm12型號進行詳細分析,發現由於具有抗藥性基因,故常用於治療的抗生素無效,加上毒性基因釋放的「強毒」,增加感染後症狀的嚴重性,治療這類個案也相對困難。港大研究人員早前在一名死於猩紅熱患者的血液樣本中,率先發現該兩種致命元素,再交由澳洲的基因排序研究中心作進一步分析。有關研究結果已在著名醫學期刊《自然─基因》(Nature Genetics)中刊登。
猩紅熱主要襲擊10歲以下兒童,但以往個案數目一向未算多,衞生防護中心數字顯示,2010年只有128宗,但到2011宗突暴增至1,526宗,並出現多宗死亡及嚴重個案,其後每年的病例也在1,000宗以上,今年1至9月已有950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