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出乎意料地進一步鬆綁貨幣政策,緩和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告終所引發的市場疑慮。然而,日本央行此舉對於亞洲市場的影響層面可能相對有限,投資者亦應防備滙率波動性上揚所帶來的風險。
10月31日,日本央行宣佈量化寬鬆政策的規模將擴大20%,此舉對於亞洲市場而言可謂及時雨,遞補美國量化寬鬆政策退場所出現的流動性空缺。
東協債市受惠較多
以亞洲市場而言,日本資金佈局海外資產,債券市場從中受惠的程度將更勝於股市。
今年1月至8月,流入香港的日本資金佔債市市值的比重3%,這或許是因為日本投資者看好人民幣穩定升值的前景,因此對於離岸人民幣債券的需求與日俱增。此外,日本資金流入東協債券市場,對當地債市帶來顯著的影響,因為東協債市規模相對較小,且各國與日本擁有緊密及長期的貿易關係。從日本投資信託基金的資金動向可知,零售投資者對於馬來西亞與印尼債券市場的投資比重再度擴大,因為兩國債券孳息率較高,對投資者而言更具吸引力,同時此舉更回補2013年因聯儲局縮減購債規模,進而為新興市場帶來沽壓。儘管如此,流入其他主要亞洲債市的日本資金,至今規模仍舊有限。
即使不考慮日本投資者不斷提高的海外配置比重,在油價下降、全球經濟復蘇漸趨不明朗之下,亞洲債券市場表現便已呈現改善迹象。
日本央行最新推出的貨幣刺激政策,令日圓大幅貶值,然而,基本面對環境有利,亞洲貨幣出現爭相貶值的機率不大,因為過去10年來隨着中國不斷崛起,以及日本企業將工廠移至海外,日本與其他亞洲國家的貿易活動,不再像過去容易受到日圓滙率的左右。此外,外部收支出現問題的亞洲國家,更可受惠於來自日本的資金,縱使流入的資金規模與過去同樣微不足道。
因此,日本央行擴大資產負債表,對亞洲貨幣而言可能是一把雙面刃,且對亞洲資產市場的影響亦將有好有壞。
聯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