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上周末突然宣佈減息,貸款利率減0.4%,較存息減0.25%高,為2012年中後首次減息。雖然人行表示這次減息行動並不意味着貨幣政策改變,但巿場相信減息應不只一次,人行未來仍會因應經濟增長速度是否達標決定息口去向。中國經濟正急速城鎮化,每年由農村到城鎮工作的人口也達7%,經濟增長不及此數,已等於衰退。在通脹仍能控制在低水平下,中國未來為經濟增長保7,仍有減息空間。
減息可減低企業借貸成本,刺激投資,對疲弱的A股亦有振奮作用。人民幣是全球最強貨幣,在全球量化寬鬆的環境下,多個貨幣走弱,人幣獨強亦不利出口競爭力,減息有助舒緩人幣升值壓力。不過,中國經濟要進一步改革,非要走利率巿場化之路。利率市場化講了不下十年,但一直只聞樓梯響,皆因涉及龐大利益。四大銀行可以用低息向存戶吸存款,然後高幾厘借給國企,國企或其他有平錢的信託機構,就以10多或20厘借給中小企。存戶固然少賺了利息,中小企更苦無渠道借到資金,一個國家如果中小企不活躍,經濟怎麼可能有活力。阿里巴巴的馬雲,旗下淘寶和天貓掌握着大量的客戶資訊,亦包括他們的信用。他之前在支付寶外推出餘額寶,客戶將多餘錢存入去,可享較活期高的利息。這東西若可發展下去,可為市場利率提供指標,只是中間牽涉太多固有利益。
沙膽虹
twitter賬號:khcheu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