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高科技】
香港首任特首董建華算是創業板的「始作俑者」,他首份施政報告就支持聯交所研究設立創業板,期後他為幫助香港於亞洲金融風暴中恢復,更決定大打高科技牌,1998年10月聯交所宣佈落實推出創業板,一年後創業板迅速成立,再過一年科網泡沫爆破,但相對中藥港、「八萬五」等好橋,成立創業板可能是董建華的「德政」。
雖說首次提出第二板市場的構思是1987年四所合併後提出,但促成其事當數董建華,當年他上任不久,即遇上持續一年多的亞洲金融風暴,作為亞洲區重要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受到嚴重影響,董建華急急推出多個大型計劃救亡,除了「講完就算」的中藥港、「八萬五」,董建華亦積極倡議發展創新科技事業,他在其第二份施政報告指出,發展高增值之高新科技工業是香港當務之急,也是香港經濟發展與轉型之出路,結果聯交所隨即宣佈落實推出創業板,翌年3月他順勢推出數碼港計劃,配合當時外國科網熱潮,開始在香港吹起一股科技熱潮。
15年後續籲科技創新
結果聯交所於1999年11月正式推出創業板,新地(016)的新意網(8008)與李嘉誠的tom.com(現稱TOM集團、2383)在2000年3月招股,更是將創業板推上高潮,其後更引入俗稱納指七雄的7隻納斯達克(NASDAQ)股份亦於本港市場掛牌,當時的創業板為不少老闆創造財富,但香港的科網熱最終以泡沫爆破收場,可憐的是一班高位接火棒的散戶。
15年後的今日,董建華「出山」成立「團結香港基金會」,掛在嘴邊的仍是,香港需要高端科技和創新的經濟活動,將香港建設成為創新、創意及創業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