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羅德:對滬港通有三疑慮

施羅德:對滬港通有三疑慮

【訪問】
曾被譽為「中央送大禮」的滬港通終於通車,惟通車後港股急插,港股通一如所料乏人問津,連市場抱有一絲希望的滬股通,亦只是首日爆額,隨後更一日少過一日,原先打算吸引外資買A股的如意算盤亦敲不響。

有交收流動性問題

本報直擊訪問身處倫敦的外資基金施羅德,該行新興市場股票策略師Nicholas Field表示,對滬港通仍有三大疑慮,未有太大意慾透過滬港通買A股。
Nicholas Field指出,他仍在觀察滬港通往後發展。「滬港通對我們的問題,也是對其他海外投資者的問題,主要有三個:第一是市場結構,仍有交收(settlement)問題,你只能跟一個交易對家對盤,很難去判斷自己是否為客人持有股票,令我們很難管理」。第二是資本增值稅的問題(按:暫免收資本增值稅,但仍需交一成紅利稅),最後是流動性問題,因為滬港通配額是先到先得,現時仍要觀察買賣是否容易。
Nicholas Field表示,現階段未有計劃投資滬港通,因他們的組合以指數為指標,而指數所追蹤的股票是H股,A股是指數以外的選擇,因此計算的風險相對會較高。
美元轉強,日圓及其他亞洲貨幣相對人民幣下跌,Nicholas指,雖然有助中國輸入原材料價格,但令中國信貸情況會更緊,所以他預期人行未來6至9個月會放鬆流動性,如減息或降低人民幣滙價(人行上周五已率先減息),現時人行不願整體降存款準備金率(RRR),但會針對不同的板塊出手。
此外,今年內地資金踴躍來港買殼股作融資之用,是否中國流動性緊張的徵兆呢?Nicholas Field指,銀行同業拆息並不太差,所有人都意識到中國的信貸緊張,不算特別差,又指人行放水亦有兩難,一方面不希望放寬銀根只對國企有利,另一方面,部份民企信貸有需要收緊,例如內房,不能讓他們「債冚債」,部份民企有很多現金,部份則是有真實資金需求,惟他仍相信未來信貸會偏鬆。

記者高明輝倫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