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歲月】
本港銀行的保險發展史,可追溯至上世紀六十年代,不過當時只是銀行零星代售產品,未成氣候,直至2000年,融合式銀保(Bancassurance)概念才成功起飛。今天,滙豐(005)及中銀(2388)已穩佔保險市場三甲之列,「銀保」一詞外界不再陌生,曾在兩大行掌舵保險的蔡中虎,被稱為本港銀保之父,應當之無愧。
65歲的蔡中虎,去年在中銀人壽榮休,是職業生涯第二次退下火線,首次是07年底,時任滙豐保險亞太主席,但退休後翌年即獲中銀力邀重出江湖。
蔡中虎與前滙控大班葛霖(現英國貿易及投資國務部長),同於1982年加入滙豐,二人曾合作「度橋」,將保險扭虧為盈;98亞洲金融風暴後,前集團主席龐約翰對他委以重任,力拓銀保。
蔡中虎回憶,那時市場正陷低谷,之後沙士來臨,別人都「愁裁員減薪」,但「我管理嘅業務高速起飛」,同事「見到我都笑騎騎」,原本7年內達標計劃3年到位,3、4年間,滙豐在強積金及壽險,分別高踞一哥及第2、3位。
加盟中銀人壽還人情債
近年滙豐雖出售不同地區保險業務,但回望25年獅子行歲月,他認為是個人職業生涯的黃金時段,與滙豐關係亦「非常深厚」,感情上「好懷緬」。
2008年底他擔任中銀人壽執行總裁,他說加盟中資機構「是還人情債」,因當年滙豐進軍內地保險,破天荒獲批與國民信託合資牌照,有賴佷多中資好友,「無任何代價純友情幫手」,所以自己暗許諾言,「他日用得着我一定會幫番佢哋」。經過三年生聚,他亦帶領中銀人壽市佔率,從第7位躍升至三甲,並率先推出人民幣保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