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er物語:港股重口味 適者生存 - 張士佳

Trader物語:
港股重口味 適者生存 - 張士佳

上周本欄以「抵首目標抓緊高潮」作為標題,部署借滬港通之勢沽貨減磅,講明越開得高,反高潮嘅機會越高,估唔到期指只輕微升破目標24300點後,隨即連跌幾日,幅度逾千點,而我亦跟隨上周部署,喺24300點先平一半低位揸落嘅期指好倉,至於AH股概念股亦鳴金收兵,轉戰細價股及其他國策概念股。

從「質量勢型」看大戶動態

中港兩地金融界,包括監管機構及交易所,均預料南北向每日限度會很快用盡,可是除滬股通曾於上周一用盡外,全周反應冷淡。上周提到若市場反應如此,港交所(388)短線回調機會很大,市場立即以「四連陰」表現出來,周五則以陽燭收市,回一回氣。由於外圍破頂,港股唔容易大跌,加上臨近年尾,我在電台節目中就估阿爺12月會放水,點知估錯,上周五已經按捺不住,收市後,人行宣佈調低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0.4厘,至5.6厘,另外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厘,至2.75厘,為2012年7月來首次。這消息令市場亢奮,上周五晚夜期升488點,收報23902點,差唔多收復全周跌幅。然而細心解讀消息,人行另指,為配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內銀同業競爭勢必增加,對內銀股似乎不是利好消息,而四間內銀佔恒指比重逾15%,或會拖住升市嘅後腳,令市況不會升得「太癲」,港股繼續大型上落市格局,投資者宜炒股不炒市。
投資者現時最重要係了解內地人嘅炒股口味,就似當年自由行開通,都諗唔到內地同胞啲購買力有咁強,率先受惠嘅係化妝品同奢侈品零售商,但之後效用慢慢擴散,從日常用品、理財保險等金融服務,以至半山豪宅,皆有內地人手影;現在炒股也一樣,未來北面資金會流到邊個板塊及先後次序,都必須一邊觀察,一邊思考,盡快適應新環境,因為股市從不等人,因循守舊,隨時會被淘汰。

可以肯定嘅係,內地人最愛炒概念足市值細嘅股仔,資金快來快去,不用坐住等。這個主題查實係滬港通前已炒得熱烈,因為港股早已A股化,只是現時內地多了宣傳港股,未來細價股進入白熱化階段。恒大(3333)入股新傳媒(708),股價幾日升了十倍,大家可想而知,港股玩法已經唔同晒,事件驅動抬頭,要發掘這些神仙股,再唔可以拘泥於基本因素,因為市場資金集中玩賣殼及轉型,極其重口味,炒上之時就天馬行空,幾日就升多於十年升幅,當散戶如癡如醉追高再搶高之時,卻突然回歸現實,盈利欠奉甚至發盈警,幾日間就可以由天堂撻回地獄,如果炒這些股仲係睇年報造公司專訪就一定後知後覺,暗自慶幸自己近年研究的四變系統生得其時,察覺(質變)先識於微時,(量變)緊跟大戶上車,(勢變)敢於緊扣安全帶享受飆升,(型變)止賺訊號一出就要棄如敝屣,有備而來,「質量勢型」全部量化,大戶活動無所遁形。

張士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