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燕芬報道】佔領運動於本周五(28日)便屆滿兩個月。本港中小企營商指數跌至近數年低位,銅鑼灣東湖海鮮酒家已於上周結業;中小企該如何渡過難關?
商界建議對受影響商戶減稅、減息、減租、「市民多啲幫襯」,社會多方扶持;而治本方法始終是佔領運動早日結束,讓社會回復正常秩序。
要求業主提供租金減免
擁有4,000名食肆會員的稻苗學會主席黃傑龍希望,業主可以向受影響「蝕本」商戶,提供租金減免;他了解部份受影響商戶正與業主洽商減租事宜,暫時未有結果,「有啲業主亦明白,如果租客捱唔住要結業,搵新租客會涉及額外成本,又麻煩」。
商界亦期望政府作出優惠政策支援受影響中小企。黃傑龍提出政府可以減免收取食肆牌照、酒牌一年,讓商戶分別節省開支數萬元和數千元。工總主席劉展灝建議,容許受影響商戶可以豁免稅款,或延遲繳稅。
劉展灝盼銀行貸款「鬆手」
至於政府的「中小企信貸保證計劃」,可以為中小企提供擔保,向銀行貸款用作支付租金和人工等營運資金用途。黃傑龍認為「有好過冇,但幫助唔大,因為始終借錢要還」。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劉展灝則希望,參與計劃的銀行界「貸款時可以鬆手啲」,可以較優惠息率向受佔領運動影響商戶提供借貸。資料亦顯示暫未見佔領運動對計劃貸款需求上升;工貿署發言人介紹,該計劃於年9月和10月分別接獲103宗和85宗申請,數字與去年同期相若。
但最治本的方法,劉展灝認為是示威人士盡快結束佔領行動,讓社會回復正常秩序;政府繼續與佔中人士保持溝通,佔中人士亦要面對政治現實,「務實一啲」,就第二輪政改諮詢達成滿意共識。
政府統計處10月份的「中小型企業動向指數」跌至41,創下該指數2008年底採用以來的最低紀錄;滙豐10月份香港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回落至47.7,為3年以來低位,反映香港私營企業經營環境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