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球季,米高佐敦(圖)一句「I'm back」,離開短暫的棒球生涯在NBA復出,令籃球迷興奮莫名,但那年的結果未如理想,公牛在東岸準決賽被新銳強豪奧蘭多魔術擊敗了。敗因除了匆匆回歸的佐敦還未回復最佳狀態外,公牛鋒線薄弱也是一大原因,在對魔術時這弱點更表露無遺,前公牛3連霸「叛將」大前鋒格蘭為魔術大放光芒,場均18分11籃板,成為致勝關鍵。
休季期間公牛知道要爭霸必須在前鋒線上增兵,這時一個天大的好機會掉在眼前:「籃板野獸」洛文與馬刺不歡而散,公牛總經理克羅斯和教練積遜當然很想撿這個大寶,但最大難題還不在洛文的散漫紀律與荒唐行徑,而是怎樣說服佐敦和柏賓與洛文做隊友?要知道洛文乃前底特律「壞孩子」代表之一,粗野壓制佐敦火力的「Jordan Rule」執行者,曾打得柏賓重創縫針。對於公牛雙寶,NBA大概沒幾個人比洛文更值得他們憎恨。
當年有不少人都抱着等看災難發生的心情看這個組合,但是結果卻出乎意料,3人場上合作發揮全無問題,之後的常規賽72勝、公牛再度3連霸等事蹟更不必細表。
說到尾這就是專業,洛文入隊時佐敦和柏賓都表明,對球隊勝利的渴望高於一切,個人恩怨與愛惡都可放在一邊。他們沒有因此變成好友(洛文後來自承從未跟佐敦和柏賓有過打球以外的交談),但在追求勝利的「初衷」之前,他們都接納對方的存在,那管彼此有多大差異。
着眼大局,忘乎私怨,這是一起勝利的條件。球場內外皆如是。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