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
【霑】
原名黃湛森,因崇拜《紅樓夢》作者曹霑(雪芹),故以「霑」為筆名。洋名James則是喇沙仔之間的稱呼。
【感情】
經歷三段感情。中四時參加邵氏幕後合唱團,認識華娃,67年共諧連理,育有二子一女。七十年代中期戀上才女林燕妮,關係拖拉十四年無果。95年再與助手陳惠敏在拉斯維加斯註冊結婚。
【宗教】
17歲時領洗,成為天主教徒。當然,我行我素的霑叔從不受教條約束,又自言無資格教聖經(但在培聖中學教書時教過)。晚年霑叔更潛修佛學。
【從政】
香港回歸前,霑叔當上了「港事顧問」,間中要出席內地舉辦的座談會。他曾多次批評這些政治座談會醜態百出,故他多數都不發一言。
【衣着】
霑叔討厭穿西裝及打領呔,但在廣告界任職時因要見客而被迫要穿。其襯衣亦髒得驚人,煙迹、污迹交織,由原本的白色變為淡啡色。
廣告
【不得志】
65年加入英美煙草擔任廣告部經理助理,三年後升為副經理。在英美煙草鬱鬱不得志,70年憤而轉投華美廣告公司,擔任聯合創作總監。
【倡粵語】
七十年代以前的平面廣告,幾乎由洋人主導。霑叔認為英國人寫的音樂配粵語詞行不通,提倡以粵語曲、詞為廣告歌,顛覆整個廣告界。
【人頭馬】
「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這廣告口號是霑叔最引以為傲的得意之作,因為廣告由策劃、包裝、到釐定市場計劃,統統由華人一手包辦。
【家計會】
「生仔也好,生女也好,兩個已經夠晒數。」這首家喻戶曉、琅琅上口的家計會主題曲,也是霑叔操刀。
【黃與林】
76年與林燕妮共同創辦「黃與林廣告公司」,由於兩人經常成為娛樂版頭條,間接令公司生意額暴升,「鬼才」林振強亦曾在這打工。
演藝
【主題曲】
某程度上,粵語流行曲是黃霑和顧嘉煇所創,當年無綫每有劇集推出,便由兩人負責主題曲,霑叔負責詞,煇哥負責曲,炮製了《倆忘煙水裡》、《上海灘》、《奮鬥》等經典。
【華太師】
霑叔有超強表演慾,慣演一些插科打諢的角色。最經典的角色,莫過於在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裏飾演華太師。
【《天堂》】
霑叔73年執導過一齣電影《天堂》,由鄧光榮和胡燕妮主演,題材涉及挖共產黨瘡疤,又反映當時香港社會百態,打入了該年十大賣座電影。
【做主持】
霑叔能言善道,在主持界極為吃香。八、九十年代主持過《今夜不設防》、《江山如此多Fun》及《三個光頭佬》等節目,屢獲好評。
【輕狂嗓】
霑叔偶爾有鋪唱歌癮,由於其嗓門很大,唱腔又略帶沙啞,唱起來別樹一格。尤其唱《滄海一聲笑》時配合其風趣幽默個性,帶點輕狂的感覺。
嗜好
【不文】
有「不文霑」之稱的霑叔,精通粵語粗口(《玻璃之城》有提及),其家中關於性的藏書亦甚多。他當年推出的《不文集》,重印超過60版。
【口琴】
霑叔的口琴技術高超,師承梁日昭,讀書時是學校口琴隊隊長,屢獲獎項,之後亦曾在「麗的呼聲」表演。口琴讓他跟音樂結緣,令他15歲時便參與電影配樂及唱片錄音工作。
【投稿】
12歲便投稿《中國學生周報》,稿費五元,當年是相當大的數目,當零用錢綽綽有餘。大學時則為《紅綠晚報》撰寫連載偵探小說。
【吸煙】
霑叔吸煙吸得很兇,高峯期一日兩包。據悉,他在港大入住Ricci時已煙不離手,後加入「英美煙草」更可吸免費煙。他曾自嘲是英美煙草的「家奴」。
【普洱】
霑叔最憎喝咖啡,飲的永遠是地道粵式茶,且獨沽一味只愛普洱。而每上茶樓,他都會叫一籠蝦餃,因可回憶兒時父親帶他吃蝦餃的滋味。
11年前看穿樂壇衰弱
黃霑在03年獲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頒發哲學博士學位,論文題目為「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論文長達224頁,黃霑博士在文中闡述流行曲的定義,深入剖析接近50年的香港流行音樂發展,證其興衰,當中又剖析歌神許冠傑(圖)的演繹及創作,對於70至80年代對流行曲發展的影響。
黃霑在論文提到商業電台的「原創歌運動」,在沒有配合香港現實條件而驟然推出,使香港流行音樂由盛而衰,97後香港樂壇一蹶不振,當時引起外界一輪討論,網民近年在高登仍討論此事,指「原創歌運動」並非唯一令香港樂壇走下坡的原因,只是其中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