嫲嫲生前最愛做的手剁肉餅,是我記憶中最好味的肉餅。小時候每逢放學回家,走廊總傳來利刀劈砧板的密集剁聲,但見嫲嫲手持雙刀起勁剁,剁幾下又轉一轉砧板,幾乎沒停手,怕她累壞着她用機器絞肉算,她總說手剁才夠好味。她的功架、付出的心機,至今難忘。當大家都貪方便到街市買機器絞碎的免治豬肉,刀剁手撻的肉餅更顯珍貴。可幸還有他們,不問成本及時間,堅持手執鴛鴦刀,用最樸拙老實的手藝,做出最幸福的家常味道。
記者:何嘉茵
攝影:劉永發、林栢鈞、伍慶泉
全豬:手剁力撻真功夫
小平凡,大智慧。
蒸肉餅方法五花八門,從最家常風味的梅菜肉餅、土魷肉餅、鹹魚肉餅,到較講究的陳皮牛肉餅,都是送飯的無上佳餚。別看輕蒸肉餅只是尋常家庭小菜,昔日大商舖或大戶人家聘請新伙頭,蒸肉餅是必然試菜之選。食家唯靈曾說:「蒸肉餅是最普通的家常菜,可是不論豬肉餅或牛肉餅都是易做難精,風味高下之分,有天壤雲泥之別。」他過往在專欄不止一次提及蒸肉餅技巧,總結有以下兩大要素:一是手剁肉,二是加肥豬肉粒。在坊間要找到手剁肉餅很難,原因不外乎花時間及工夫。留家廚房老闆劉晉說:「剁肉大多是由砧板師傅專責,行有行規,基本上坊間的肉餅都是以機器絞肉做成。當初我要求他手剁肉餅,他擔心會影響廚房其他運作,我前後和他拉鋸四年,砧板師傅才願意轉用手剁。」
肥瘦肉要分開剁
港興大飯店是間賣客家菜的小飯店,門面低調沒甚裝潢,但這裏大部份菜式均全人手作,沒用機器輔助,主打手工傳統菜。
甫進入廚房,即見穿白底衫的老闆劉重光,正忙着剁肉餅為晚市作準備。只見他左手拿起九江刀,右手拿起文武刀,以腕力互相交替剁肉。劉重光說:「人手剁出來的肉餅,口感咬落鬆化,和機絞的根本冇得比。剁肉餅可以用雙刀或者單刀,任你刀章厲害,始終無法將筋肉完全剁斷,但這樣肉餅才有黏性。剁肉餅的時間不能太短,否則纖維會太粗,口感會不夠綿密,用雙刀可以省回少少時間。」用絞肉機絞碎豬肉,由於刀片是用旋轉方式絞碎豬肉,過程中空氣沒機會進入豬肉纖維,所以不能達到鬆軟的效果;相反以人手剁肉,過程中刀刃不斷劈剁豬肉,其間讓空氣進入豬肉纖維,因此口感亦有天淵之別。仔細看,肉剁完後呈明顯粒狀,較用機絞而成的免治豬肉更分明。他坦白說:「做肉餅其實沒有太多技巧,重點都是心機,用手剁的口感始終不同,花多少少時間,出來的味道更勝一籌,值得!值得!」
剁肉時,還得把肥肉和瘦肉分開剁,食家江獻珠曾說:「一般人的肉餅製作得不好,可以說大都是肥肉瘦肉不分開切的緣故,現在想找一道合乎五十年前標準的蒸肉餅,難矣。」劉重光先將瘦肉剁成茸狀,才加入切成「石榴子」(行內術語,約三分一吋)大小的粒狀肥肉,兩者混合後再力撻幾十下至有彈勁。「若肥瘦肉一同剁碎,肥肉會變成爛漿,蒸熟後肥油會浮在肉餅上,瘦肉沒有肥肉幫助會不夠韌和實淨,難有鬆軟嫩滑感,亦吃不出甘香味道。」
(a)港興大飯店 大圍村南道79-81號地下
(b)留家廚房 灣仔軒尼詩道314-324號W Square 5樓全層
美味肉餅之秘密
豬肉:
做肉餅,指定用柳脢瘦肉配俗稱「脊肥」的豬脊硬脂,先將瘦肉切條再剁碎,起膠後混入「石榴子」大小即約三分一吋的肥肉粒。過往的人較愛肥,所以流行「肥四瘦六」的比例。現今人注重健康,「肥三瘦七」版本逐漸流行,甚至會再增加瘦肉比例,但瘦肉比例越高,甘美滋味便越減,風味也大打折扣。
刀工:
以雙刀或單刀剁肉均可,視乎個人喜好,雙刀速度較快。
配料:
肉餅最常見的配料要數冬菇及馬蹄,前者添香後者增加口感,清甜爽口別有一番滋味,但配料切忌過多,否則會有喧賓奪主之弊。
各人做肉餅方法不同,有些人會加入蝦膠及墨魚膠,令肉餅較滑身及更易起膠,亦有人放入麥皮,由於用瘦肉做肉餅會比較硬身,麥皮的水溶性纖維可以鎖水,瘦肉也會變得腍身,入口有大大片燕麥,口感更煙韌。
豬+牛:牛鬪豬 客家家常菜
這六十年代最家常的客家菜有奇怪名字──牛鬪豬。劉重光是客家興寧人,他說:「昔日家家戶戶都會做這菜式,當地每間菜館都有賣,雖然是家常小菜,但由於太花工夫,所以以前客家人擺酒通常都有這菜式,夠大體嘛!不過,因為利錢太低,所以冇人肯做了。」做法確實繁複,先把牛肉和豬肉醃好,各自手剁,份量為一比一,兩種肉各自加馬蹄粒,混合起來再撻至起膠,搓成一團,用虎口位逐粒手唧,唧至像一顆肉球後再稍為按扁。煮法方面,先慢火煎香再用上湯煮至入味。吃時,兩種肉味互相輝映,牛肉味濃香,豬肉味鮮甜,好吃!
全牛:35年新會陳皮 添鬆軟甘香
要說製作難度最高的肉餅,陳皮牛肉餅可說是數一數二。由於牛肉肉質較硬較韌,切碎剁爛蒸熟後口感欠軟滑,一般廚師會加食用梳打粉助其變得鬆軟,但梳打粉加得多會對肉味的鮮美程度打折扣,秘方便要加上肥豬肉粒。食家唯靈曾公開當年永吉街陸羽主廚梁敬的食譜,食譜記載150克的牛肉當配50克肥豬肉,做出來的肉餅才甘香軟滑。
兩年前,劉晉得荃灣三昌牛肉老闆韋國雄教路,學懂了不加肥豬肉粒的改良版。「舊配方因為混入了肥豬肉,雖然口感較軟滑,但牛肉味不夠重。為加重牛肉味,我做的是全牛肉版本,口感亦較煙韌。」他將針扒(即牛髀和牛腰之間部位)混入牛胸肉,牛胸肉本身多脂肪及富有纖維,可取代肥豬肉粒,各自分開剁碎再混合。剁好牛肉後,再落一至兩湯匙麥皮,與肉餅搓勻,之後放35年新會陳皮,蒸出來的牛肉餅較鬆軟,富有陳皮的甘香。
肉餅變奏
混蝦膠 蒸豆腐
坊間做法五花百門。雖然容記小菜王用機器絞肉,並非手剁,但為做出近似手剁的質感,特意混入小量蝦膠,並利用人手撻近十分鐘。老闆易偉容說:「加入蝦膠可令肉餅容易起膠,令口感軟滑,除蝦膠外還可以用墨魚膠,做出來的效果一樣。」店內只有兩款肉餅菜式,其中鹹蛋肉餅蒸豆腐,把肉餅和豆腐一齊蒸,肉餅口感份外鮮嫩。
容記小菜王
深水埗福華街118-120號地下
肉餅山 鹹蛋添鮮
民聲冰室有一個招牌菜──鹹蛋肉餅山,約有六七吋高,像迷你包山狀的肉塔物體,曾引得其他茶餐廳爭相仿效。外形有噱頭,製法一樣有秘訣,肉餅一定要用人手剁,醃肉時要用豆粉和水,不下生油,臨入爐蒸才打鹹蛋上肉餅山,鹹蛋才會酥香,蒸後仍能保持原狀,每碟肉餅的生熟程度平均,師傅少點功力也不成。
民聲冰室
筲箕灣東大街135號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