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外援盛世 高質門將不絕

特稿:外援盛世 高質門將不絕

足總在80年代尾恢復外援制,到90年代進一步放寬外援出場人數到5至6名,不少球會為加強實力紛紛由海外引入守門員,除希福特外,其餘加夫利及威拿等來港發展,雖減少了土炮出場機會,但他們的表現確令本地球迷大開眼界。

李安納(右)在港多年,曾效力快譯通及南華等勁旅。資料圖片

兩英小國腳級數最高

前港隊及港聯成員、現東方守門員教練鍾皓賢表示,當年有不少好門將來港落班:「希福特及索格寧應是當年來港的眾多外援門將中級數最高,同是英格蘭小國腳,把關的基本技術及手法都是一流。希福特比較實際,封位及位置感強,索格寧則比較瀟灑,飛撲動作美妙。」索格寧出身於高雲地利,其後曾效力曼城及韋斯咸等,在1992球季以借用形式來港加盟商業球會依波路,縱只是半季,但已奪取總督盃,並當選賽事最佳防守球員。

曾效熱刺的加夫利與來自俄羅斯的德普洛夫水準較飄忽,但不時超高難度地救出險球,故齊有「神經刀」稱號。效力南華的威拿出身荷甲阿爾克馬爾,其充滿力量的把關方式令他兩度入選最佳足球明星。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