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失明女闖西藏 創凸字文救盲童

八方人物:
失明女闖西藏 創凸字文救盲童

「與其消極面對,我希望讓自己變得更強」。生於德國科隆的Sabriye因視網膜感染細菌,12歲時完全失明。她曾因此感絕望,將近三年抗拒與人接觸,其後想通盲人一樣可活得自在,「我看不見,但仍可聆聽、說話和思考,人生仍有很多可能性」。1998年,熱愛背包旅遊的她首次踏足西藏,發現當地盲童飽受歧視,決心創造藏文凸字並長駐當地教學12年,重燃他們的希望。
Sabriye手執導盲棍健步如飛,邊走邊說,盲人早年在西藏被視作詛咒,「認為他們上輩子做錯事,今生才受懲罰,很多兒童因此被遺棄」。她感同身受,曾經的好朋友在她失明後翻臉不認人,幸獲父母支持,讓她自由發展,在碰壁中成長,「看不見的生活不難適應,旁人的歧視目光更難跨越」。

改變歧視民風

她在西藏遇上荷蘭籍男友Paul,談起自己幫助盲童的計劃,「他與其他人不一樣,不會老說不可能,反而讓我放手去做」。十多年來,Paul既是戀人,也是戰友。西藏民風漸改,開始接納盲人,令他們感欣慰。
她憶述有位五歲藏族小女生因失明被父親虐打,常賴在學校不願回家,鬱鬱寡歡。
不過,有次假期後她竟與父母笑着牽手回校,原來她在村落中分別用英語、藏文和普通話與村民和國際組織的志願者溝通,令父母感驕傲,「他們只是不了解,以為盲人甚麼都做不成。眼見女兒也可這麼能幹,終敞開心胸」。
她續說,盲人雖有限制,不代表不可擁有夢想,「所以我接觸新學生時,首先問他們對未來的盼望」。一位小男生說想成為的士司機,她當時心想「那就幫助他圓夢吧」,哪怕幾乎是不可能任務;他兩年後改變主意,「沒辦法做司機,但可以是的士公司老闆,管理公司不必看得見」。
這位小男生現已長大成人,沒有做老闆,反而繼承Sabriye衣鉢,為當地盲童爭取更好未來。
她目前長駐印度南部,昨應邀來港參與世界盲人聯會亞太區中期會議。
記者 袁樂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