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部份家具,都是別人不要的:朋友生了兩個小孩,直立式玻璃燈和單座位扶手椅不再合用;親戚賣房子,整套花梨大圓桌連六張椅子、鋼琴、全身按摩椅、衣櫃及床全部送過來;臉書友母親過身,外公親手做的樟木櫳很珍貴亦很佔地方,轉接又來到我處;還有廢紙回收場收到的鐵書櫃、垃圾站外的飾物櫃、垃圾桶旁的摺凳……這些完好的家具源源不絕地出現,唯一要我開口喊的便是「停!」
如果我不接收,這些家具很可能被送去堆填區。曾經在堆填區採訪環保經理,他說在垃圾堆中見過最可惜的,是整套古董明式家具。
為甚麼不賣掉?問題是誰會買?香港新家具便宜得嚇人,某大北歐連鎖店不時標榜某些貨品售價比去年更低,這些廉價家具一搬就散,送都沒有人想上門搬。品質較高的家具雖然可以放上網求售,但買家又會還價又會「甩底」,全家十件家具可能只有三件有人要,倒不如一次過請垃圾車送走更省時間。
如果有地方把這些家具好好存着,也許稍後會有人要。兩三年前網上群組「oh yes! IT's FREE!!!」曾經和「無莊青年公社」合作,除了收集網友不要的家具,還不斷到垃圾站搶救家具,那個工廠大廈單位很快便爆滿。最初網友態度積極還能運作,這邊接收、那邊人們搶着要,一星期收集到的幾十件家具可能周末便散掉八成,可是慢慢地,大量家具無人問津,堆到門外甚至驚動消防。
物主搬家前,讓別人直接上門搬走不需要的家具,就無需地方做中途站?OYIF也如此運作了幾個月,可是很快便吵起來:弄髒地方、不應搬的也帶走,更煩是臨時不出現。一度有成員嘗試變成職業,網上先找人要家具,再上門收取直接運給網友,只收取中間的運輸費及搬運費,然而未幾便即身心俱疲沒有繼續。
以上一大堆話,我都在「好家庭」二手傢俬倉絮絮念過。這家具店位於葵涌一棟工廠大廈內,開業十個月,儘管負責人Ken對OYIF一無所知,但完全體會當中困難。「我搬了幾次,好多家具要丟掉,很多朋友也是這樣,就想開一家社企接收人們不要的家具,部份透過社工免費送給有需要的家庭、部份賣掉,希望賺到的錢足以支付租金和人工。」
「最初交了不少『學費』!」Ken說雖然已經先看過家具的相片,可是上門還是發現質素太差,「香港潮濕,家具很易發霉,那些夾板都不能再用,惟有自己掏錢送去堆填區。」最頭痕的是衣櫃,要聘請一個全職師傅上門拆卸,帶回工廠大廈重新安裝、修理清潔。
他拿出手機說:「一天可以收到二十多個WhatsApp,如果不揀選,一個星期家具便會擠滿這三千呎地方!」很多家庭期望他是「收賣佬」上門收家具還可有錢收,沒想到還得付運費,Ken搖搖頭說:「太多人丟掉家具,數量遠遠多過會買二手傢俬的,我們目前接收了過500件家具,而經社工送出去的大約有50件,還有一些申請在處理。」
看見完好家具被丟掉,人們都會覺得可惜,可否把這種可惜的心情變成實際行動?使用二手家具就是從源頭減少廢物,比之後要想辦法送走重用容易得多。「好家庭」的家具幾乎一半都是那北歐家具店的產品,還便宜一大截。而網上臉書群組「OH YES IT's FREE 無人駕駛自助傢俬徵送」更提供大量免費家具,購買前可去看看。
Profile:
資深記者,著作包括《剩食》、《有米》、《死在香港》等,相信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