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宿位錯配5,700人等到死

安老宿位錯配
5,700人等到死

【本報訊】有宿位無人住,有長者等到死也無得住。審計報告批評,社會福利署編配和監察宿位不力,部份資助和買位宿位入住率長期偏低,有宿位空置長達五年,導致輪候人數眾多且時間長;上年度便有5,700名長者在輪候院舍宿位時離世,較2010年之前每年4,000至4,500人,情況越趨嚴重。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促抽撥公屋單位建作院舍,解決宿位荒。
社署最新數字顯示,截至上月31日,中央輪候冊共有31,249人輪候資助安老院舍宿位。輪候津助及合約安老院舍宿位平均需36個月;護養院宿位則33個月;私院買位宿位也要7個月。但審計報告指出,中央輪候冊上沒有計算6,800名在輪候期間使用社區照顧服務的「非活躍」長者。

有宿位空置5年

目前政府資助宿位約有2.6萬個,但仍供不應求,其中一個原因是編配不周。審計報告指出,上年度社署以6.73億元向121間私院購買7,660個宿位,當中39間未達92%入住率要求,10間平均入住率50%至80%,有三間更低於50%。在上兩個年度,平均約有550至590個買位一直空置。
在資助院舍方面,截至今年6月,有19間津助安老院舍共提供580個療養院護理宿位,平均有62個宿位空置至少五年,其中五間院舍的護理宿位空置率達22%至53%。報告也指出,有收取象徵式地價的自負盈虧安老院舍的空置率達30%。署方審視發現,社署未有按私人協約批地協議,提名長者入住院舍。
署方認為,當局應善用買位宿位及優化編配程序,檢討現行評估機制。勞工及福利局和社署均同意審計報告建議,並會轉交安老事務委員會跟進。張超雄表示,私院服務質素參差,令長者卻步,空置率高企;且社署編配不均,也導致有宿位沒人住。他促政府改建部份公屋單位作院舍,如改建全港2%公屋單位,四年內便可提供5,400個宿位,解決宿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