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或撤離須早作抉擇(自由撰稿人 莫鍶軒) - 莫鍶軒

升級或撤離須早作抉擇
(自由撰稿人 莫鍶軒) - 莫鍶軒

日前立法會外有一批「網民」,以鐵馬、渠蓋擊碎立法會玻璃門,不論是建制派還是組織單位,都同聲譴責行動者做法不負責任,以「網絡廿三條」為理據則不符事實根據,誤導群眾。當然也有論者認為,若是次運動只處於現時的靜止狀態,無法為運動帶來突破,最終令五十多天的雨傘運動以失敗告終。
雨傘運動最令外國矚目的地方,是香港人堅守非暴力底線,五十多天以來都未打破過一塊玻璃窗。可是這個美名,被這幾天的衝擊打破了。其實這個美名最終被犧牲實不是問題,但究竟在甚麼時候才應該犧牲這個名銜,達至一個較適合的時機採取更進一步的行動,才是當下最為重要的問題。
現時的一個佔領狀態,其實已對政府構成一定壓力,若有些政府失分的情況出現,輿論亦會倒向佔領運動一方,而出席的人數亦會隨之而上升。例如早前學聯代表被註銷回鄉證,無法抵達北京尋找官員對話,當晚集會就明顯地多了不少人參與。可是,長遠下去,若運動仍處於膠着狀態,而政府又採取冷處理的態度對待運動,運動的元氣和實力只會不斷被虛耗,最終民情轉向,佔領一方慘敗收場。另外,佔領場區持續時間越長,意見不同者蓄意引發衝突的機會也會不斷增加,即使雙學仍可在今次衝擊事件下保住他們的清譽,但假如衝突再次出現,公眾難免會質疑雙學控制場面、帶領運動的能力。
雖則說今次的運動是群眾自發,但佔中、雙學、泛民和民團都不能將責任「外判」至自發群眾處,而忽視本身提供運動方向的重任。現時進又不進,退又不退的狀態,令許多人都感到疑惑,不知道眾團體的取態如何。縱使我們稱今次的雨傘運動為群眾自發,但自發的人有多少,等眾團體發施號令的人又有多少?旺角或許自發的人較多,而該批參與者未必無限地聽從雙學為首的建議,但其他的佔領區,相信聆聽和跟從雙學的建議和理據的朋友也應較多。那各團體又能否真正舉辦一次場地商討日。收集市民意見,共商運動方向和出路?這真的要看眾團體剩下多少心力,在可能面對大量批評和衝擊下作出一個理智的決定。
另一個警號則是各項的民意調查,不支持佔領持續,要求警方清場的民意不斷增加,警方早晚也可以以此為由,盡快清場,一方面可以解決當下佔領令政府難堪的局面,另一方面則可順應民意,贏得不少掌聲和分數。佔領膠着無突破,最終行動主導權只會落於政府手中,屆時升級或撤走與否,就不再是眾團體能夠定奪之事。若佔領場區大部份認為佔領沒有作用,而升級或散落社區更為有效,屆時就可以兵分兩路,一路堅持落區與居民溝通,另一路則可能採取非暴力的行動,迫使政府面對更大的壓力。當然,升級也不代表以暴力手法作出衝擊,即使早前衝擊的行為只是打破玻璃,沒有弄傷任何人,但畫面已經造成了公眾認為行動暴力的觀感。但圍堵政府部門這類既沒造成破壞,但可以帶來實質影響的升級行動,又可否在考慮之列?這也要留待佔領者自行判斷了。
或許我們以為時間很多,運動還可以拖延一會,再商後續。可是,外間的形勢變化繁複,已不是我們的主觀能控制了。升級與不升級,撤離與不撤離,要早日抉擇。

莫鍶軒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