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九合一大選,在不到十天內將宣告落幕,部份一如預期,卻有些出乎意料。一如預期的是,由於馬政府執政不力,地方選舉受其拖累,藍軍整體不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儘管選舉是全面的九合一,一共要選出一萬多個職位,但選情意外地冷清,全國超過九成的目光,都集中在台北市長選情,領軍的卻是兩個「非典型」候選人,十分詭譎。
藍軍由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長子連勝文領軍,連勝文長期在國際金融業工作,自創私募基金evenstars多年,與香港地緣關係密切。中間曾擔任台北悠遊卡公司董事長,他借鏡香港八達通卡經驗,做出亮眼的成績,這成為他踏入政壇的最重要成績。
另一方由號稱「在野大聯盟」的醫師柯文哲領軍,五十多歲的柯文哲,年長連勝文十餘歲,台大外科急救病房主任,是台灣具高知名度的醫師,這來自於他傳奇的醫療經歷以及在公共場合直言不諱的「不長眼」言論。他也創建了世界第三個器官移植平台以及世界第二的葉克膜團隊,葉克膜全稱體外膜氧合技術(ECMO,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這個技術可以讓重度外傷患者的生命迹象延長。
柯文哲與這次藍營兩位候選人有奇妙的淵源,台中市長胡志強妻子曾因柯文哲推薦的葉克膜撿回一命,自此葉克膜聲名大噪,而在四年前連勝文在助選時被人開槍重傷,時任台大醫院創傷外科主任的柯文哲擔任了搶救指揮重任。一位醫師、一位病患,傳奇性地在大選舞台上重逢,雙方殺得眼紅,首府的特殊地位加上戲劇性張力,全台聚焦在北市選舉,從大環境的外在條件,與候選人個人的特質,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特殊的現象。
首先是台北選民對於「政黨惡鬥」的不耐發酵,對於政客職業化的舉措與藍綠意氣之爭反感漸長,這讓這兩位沒經驗的素人脫穎而出。
持平而論,兩人均未做好從政準備,可說是被民意推着走,柯文哲原本只是一位專業醫師無意從政,未料2011年台大醫院發生移植愛滋病器官事件,政府彈劾柯文哲有督導不周的責任,幾度折騰,柯文哲憤而放話「不要逼我參選市長」,卻大受民眾歡迎,一路越走越順,甚至跟民進黨進行民調評比打敗綠營諸挑戰者,高舉「在野大聯盟」旗幟問鼎市長。
連勝文中槍之後,在藍營民調一直呼聲最高,去年馬王政爭當中率先批馬是「大明王朝」,更被視為藍營改革的中興少主,但受限於他的身體與事業,幾年來一直躊躇於是否投入選戰,並未積極厲兵秣馬,此二人相較於藍綠雙方的其他競爭者,得以挑戰大位,說是其努力成果,更該說是天命使然。
除了民意氛圍奇妙的轉變,國民黨內部不合,產生牽制作用,馬政府執政績效不佳成了連勝文競選包袱,近來的食安問題激發強烈民怨,今年三月的太陽花學運更造成過去藍營禁臠的北市,出現鬆動情勢。
回到個人特質上,連營兵強馬壯,糧草充足,號稱「大連艦隊」,但老將與新幹整合不佳,連勝文日前甚至微詞:「部分同仁、年紀較大的前輩,在選舉過程中會想得比較簡單一點」,藍營頻頻出招失誤,廣告抄襲等,連勝文一直無法卸去「權貴」爭議。又強攻柯文哲的強項「操守」,反而讓自己更加擺脫不了權貴與財富爭議。
其實二人各有長處,連勝文勝在「溝通力」與豐富國際商務經驗,柯文哲勝在「學習力」與「執行力」,連勝文並沒有強打自己優點,反在想取得馬政府奧援之下低頭,喪失了改革形象,陷入「父子騎驢」的困境,民調日低。
而柯文哲的雜牌軍卻表現日佳,他善用網路力量,創下不插旗、不下廣告、不辦大會的史上最省錢創舉,中間選民對柯文哲被綠營綁架的疑慮,在柯數度自主性作為下釋懷,其「破壞性創新」成功的機會越來越大,台灣的選舉文化改革自此看到曙光。
藍營雪上加霜的是,在太陽花之後,香港的佔中相繼而起,連勝文處境尷尬,疑中陰影在選民心中的越來越大,連家與中國良好的關係在過去是優勢卻在此時成為了千斤重擔,這恐怕成為壓倒藍營最後的一根稻草。
楊泰興
台灣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