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講李小龍,當然日日講都唔厭,但在我們所謂「龍迷」一族,每逢七月和十一月,便是約定俗成紀念李小龍的月份:七月二十日是他的死忌,而十一月二十七日是他生辰,LMF着名歌曲「1127」便是圍繞着李小龍的精神而創作。
在龍哥的7/11,作為龍迷一般會如何紀念?當然,「煲碟」是必然,儘管已看了無數次熟念所有情節對白招數動作,每次重看也是如沐春風,癡心至此不是枉然,日本那邊「龍迷」的癡愛程度更令人折服,可以為一張龍哥在山頭野嶺拍的劇照而不恥下問,四處張羅,我們視為不甚了了的一塊新界草地,他們會因為「龍哥在那裏拍過戲、影過相」而不辭勞苦,縱使言語不通、人地生疏亦執意訪尋,旁人視為無用無意義,他們卻只求紀實體驗,懷着敬佩的心去進行研究和保存,日本有某作家看不過眼,就撰文笑這群龍迷是「Bongura聡肧緓汿」意即「傻瓜、呆子」,以為日本龍迷會大發雷霆個個攞雙節棍追殺那作家嗎?誰知他們都欣然接受,並以Bongura龍癡為傲,幽了對手一默,與其被人笑,不如自己笑,如今,此詞已成為龍迷的日本代用詞,我和一日本龍迷會面,也樂以聡肧緓汿相稱,與其被人笑,不如自己笑。
出場猶如平地一聲雷
說回煲碟,他生前的武打電影遺作只有四部半:《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死亡遊戲》、和《龍爭虎鬥》,真正對李小龍有研究的,從來視那部狗尾續貂九唔搭八既胡混又過不了關的《死亡遊戲》只為半部,因為真正有龍哥出場的時間,亦即原本他拍攝的戲份只約有十分鐘,和之前個多小時的不堪入目,這最後的十分鐘簡直平地一聲雷,當年在戲院就感受到全體觀眾由「舂眼瞓」到「成個扎醒」再而集體亢奮鼓掌的壯觀場面。
當年李小龍上馬接拍西片《龍爭虎鬥》,於是把拍攝中的《死亡遊戲》暫時擱置,誰知是不能完成的遺作,因為《死》片並無完整劇本,概念和細節都是由龍哥以筆記形式組合,而他最專注拿手的武打場面,又是重頭戲,故此先行拍攝,還特別邀請合氣道大師池漢載,「魔棍」依魯山度,和NBA籃球巨星渣巴撐場(後二者與龍哥為師徒關係)組合一時無兩,也正好大收宣傳之效,這段就是大家熟悉的「死亡塔之戰」。
事實上,李小龍拍這段塔內大戰高手的戲份,是否真如外界所知的只餘十分鐘?答案是否定的,死亡遊戲也許有重見天日之時,各位欲知後事如何,下期再續。
【一言棠】
撰文:歐錦棠
除表演藝術,也酷愛文字、影像及武術,其文章往往一針見血。
本欄逢周五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