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衞生署今年把「長者醫療券計劃」納入常規項目,年滿70歲或以上長者每年可獲2,000元醫療券,使用私營醫療服務,截至今年3月底已有55.6萬名長者參加。但審計署檢視發現,醫療券申報存漏洞,有長者只求診一次,醫生卻要他簽署59份「留空同意書」。署方直指做法不能接受,令立心不良的服務提供者可使用預先簽署的留空同意書作虛假申報,增加濫用風險。
逾2,000同意書涉款11萬
審計報告指出,在2014年7月之前,長者每次接受服務後都必須簽署一份同意書,註明所使用的醫療券總數。署方審視時,發現有西醫要求長者每張醫療券都簽一份同意書,但只在其中一份註明所使用的醫療券總數,其他同意書則留空。
在2014年4至6月期間,該西醫為合資格長者診症586次,簽署了逾2,000份同意書,涉及醫療券總金額逾11萬元。
署方也檢視了5,031宗申報的同意書,涉及醫療券總金額165萬元。當中303宗同意書有嚴重錯漏事項,如資料不全或欠長者簽名等;另有337宗涉輕微錯漏事項,如沒有填報長者求診的日期等。審計署認為,隨人口老化,長者醫療券計劃的財政負擔日增,促全面檢討計劃。
此外,審計報告指出,截至去年底,有41.5萬名長者持有未使用的醫療券,總值4.91億元;當中有近4.2萬人從沒使用過獲發的醫療券,涉款8,300萬元;而截至今年3月31日,有10萬名已去世長者未使用醫療券,累積金額達2.62億元;惟衞生署在2014/15年度為「長者醫療券計劃」預留撥款時,卻把已去世長者的醫療券計算在內,估計撥款因而增加了約9,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