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教育局自2000年至今年,批出2.8億元予考試及評核局推行「學生評估計劃」,供中小學在校內評估學生中英數基本能力,使用率一直偏低,80%中學及60%小學去年從沒安排學生登入該系統進行評估。審計報告揭示考評局自恃是獨家承辦商,向教育局㩒住搶,新合約便加費14%。
「學生評估計劃」是教育改革項目之一,審計報告列出教育局自2000年起,以單一招標方式批出三份合約,予一個熟悉本地課程及有公開試能力的機構,設立試題庫及網上評估系統。資料顯示,該承辦商就是考評局。
考評局加價掠水
首份合約2006年底到期,考評局僅設立8,000條題目,只及合約規定的5.4萬條的15%。次份合約10年底到期,只新增9,000條題目,僅及規定的45%;期內因電腦系統提升,致半數在首份合約時成立的題目無法轉移至新系統。
學生評估計劃屬學校自願進行,教師安排學生上網作答,以評估學生的中英數基本能力。首份合約期內有65%小學及80%中學曾開設賬戶,次份合約期內沒有統計使用率;11年初起的四年期新合約,首三年小學使用率由31%增至40%、中學則由13%增至20%,即13年仍有60%小學和80%中學從沒使用。首份合約六年的費用共1.04億元,次份合約三年半共0.77億元,下月底到期的第三份合約四年期0.99億元,合共2.8億元。三份合約平均每年依次為1,730萬、2,200萬及2,500萬元,第三份合約加費14%。審計署認為教育局應考慮以公開並具競爭的方式招標。
教育局稱大致同意審計報告的建議,已構思將學生評估計劃優化為「學生評估網上資源庫」,涵蓋範圍將包括中、英、數三科整體課程內容,而不只是基本能力,期望提升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