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少大專生當補習老師「賺外快」,會透過補習中介網站尋找學生。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發現,本港6個補習中介網站,在導師登記過程中,收集其身份證號碼及聯絡人資料,屬超乎適度,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6個網站共掌握52萬人的個人資料,包括26.6萬人的身份證號碼,及26.1萬名聯絡人資料;私隱專員已指令網站暫停收集及刪除資料,否則作出檢控。
記者:嚴敏慧
私隱專員公署早前收到一宗針對「香港導師會」的投訴,投訴人在該會網站登記申請成為導師,被要求提供身份證號碼,並要填寫緊急聯絡人資料,包括聯絡人姓名、電話號碼及與導師關係,收集的個人資料過多。
涉及逾50萬導師聯絡人資料
公署對「香港導師會」展開調查,又一併檢視「補習通」、「香港補習介紹中心」、「香港導師協會」、「go2tutor.com」,以及「香港大學生教育網」5個補習中介網站。結果發現,所有網站都要求導師登記身份證號碼,其中5間同時要求提供聯絡人資料,合共收集26.6萬名登記導師的資料,及26.1萬名聯絡人的資料。
私隱專員蔣任宏稱,有關網站並非受《僱傭條例》監管的職業介紹所,無法律責任收集求職者身份證號碼,且為低成本運作,不會面見求職者查實身份,只會致電核對,收集求職者身份證號碼,根本毫無作用。公署引述網站負責公司指,掌握導師身份證號碼能防止他們虛報學歷,亦能防止拖欠中介費;而收集聯絡人資料,則可於導師失約,而未能透過電話聯絡,或出意外時,聯絡緊急聯絡人。蔣批評解釋不合邏輯,只是堆砌辭彙辯解。
公署相信,網站收集個人資料的表格,是為求方便互相抄襲所得,各公司卻沒考慮收集資料的實際需要,結果導致違反私隱條例。專員本月13日已向經營該6個網站的5間公司/東主,分別發出執行通知,指令該此網站需在14天內,停止收集及刪除身份證號碼和聯絡人資料,惟至今只有同一東主經營的兩個網站作出糾正。